浙江宁波墙体广告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
宁波经贸校园的教师们迎来了两位回母校探望的毕业生。可贵回来,两位学生也捎来了一份礼品。
没想到,纸箱子一翻开,里头的东西可把母校的教师们惊着了:不是鲜花,也不是贺卡,而是3大包被挤扁的抛弃矿泉水瓶。一数,呵,足足有125个矿泉水瓶。
校园教师曹潮却很愿意收下这份礼品。两位学生现在都在
台州上大学,“这矿泉水瓶跟着从
台州 坐动车 回来,跨过了200公里呢。”
她们在宿舍开了个收回站
专收军训时喝光的饮料瓶
这两位送礼的学生,实际上是
宁波经贸校园13级生物技术制药专业学生马慧玲、邓勇丽。本年6月,他们刚刚高中毕业。
当时在校园,二人念的是“3+2”类专业,即3年高中后,成果合格,就直接升入了与校方有协作的
台州作业技术学院,在6人一间的大学宿舍里,和马慧玲、邓勇丽同住的,清一色都是来自
宁波经贸校园的同学。
大学的第一课即是军训。酷暑盛夏,教室里配了一箱箱的矿泉水,同学们自个也买了不少的饮料,“一回宿舍,人手一个塑料瓶,废物桶都装不下。” 见状,同宿舍的孙婷有了一个主见,把抛弃的水瓶搜集起来。
性格开朗的马慧玲一口气跑了5、6个睡房,呼喊我们休息时把抛弃的饮料瓶都拿到自个宿舍。
“一开端,被同学们打趣我们宿舍是废物站,不过打趣归打趣,我们坚持搜集,慢慢地,我们一有空饮料瓶,必定拿上门来。” 马慧玲说。
7天收到125个瓶子
她们全都打包带回了母校
收回来的水瓶由6人一致踩扁,装进废物袋,堆在宿舍的阳台的角落里。转瞬,一星期的军训完毕了,睡房里的水瓶积了满满5袋,细心一数有125个,占了阳台不少空间。
6个女该开端琢磨怎样处理这些废瓶。“在校园打听了下,没有做环保收回的小安排,倒有个收回废品的老伯,但也卖不了多少钱,没含义。”
后来,曾在
宁波经贸校园学生会做过作业的孙婷出起了主见,她曾触摸过母校学生会一个“绿丝带”的环保安排,她终究提议,让住在
宁波市区的小伙伴趁着国庆假日把矿泉水瓶送回校园。
就这么,马慧玲和邓勇丽两人成了代表,一人捧着一个大纸箱,一人拎着两个大塑料袋,跨上了开往
宁波的动车。
踏进校门的那一刻,疲乏的两个女人来不及歇一歇,立刻赶到“绿丝带”,把这份特别的礼品递到了担任人曹潮教师手中。
每个瓶子只能卖1分钱
母校教师却说,心意可贵
为啥要大老远得把这些瓶子带回“绿丝带”?这要从“绿丝带”这个安排说起。
曹潮教师是个年轻的“90后”教师,在校园作业1年多了,担任学生会作业。在他的带领下, “绿丝带”这个学生公益环保安排,专门从事校内环境卫生监督、维护,以及校外的小型环保公益活动。
之前,“绿丝带”就在校园里开设了一个废品收回站点,学生自主经营,将班级的可收回废物收回并一致售卖,所得归由勤工俭学的学生。
而实际上,早在几天前,曹潮就接到了学生打来的电话,但直到孩子们真正将水瓶拿到他面前,他才敢信任。
问及这么的行为值不值得?曹教师给出了这么的答案:“一个矿泉水瓶只能卖一分钱,125个瓶子一共才1.25元,大老远送回来,不值多少钱,旁人看着可能会发笑。但他们收回废物的行为,让母校的学弟学妹看到了事必躬亲做环保的含义,价值就大了。”
曹教师还说,同为90后,他也了解年轻人的单纯主见,离校了,即是想着为母校再做点啥,这份情感是蛮朴素的。
昨日,马慧玲和几个女孩还通知记者,不远千里送水瓶究竟不现实,下一步,她们计划自个也安排环保公益活动,将这份爱心在大学里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