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墙体广告 鄂州古代“三江口”,其面积比如今的全部段店镇还要大。《
武昌县志》写道:“三江口镇,(
武昌)县西三十里。左通团风,右通七矶。明初设巡司。”“三江口古代文明”是
鄂州市华容区东北部古代文明的综合体,包含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文明,其间最负盛名的当属三国文明。
鄂州“三江口”既是宝贵的地名资本,也是主要的《三国演义》文明资本。《三国演义》总共有120回,其间写
鄂州“三江口”的就有两回:第四十五回“三江口 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和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放火”。再看《三国演义》对“三江口”的详细叙说,第四十五回写道:“离三江口五六 十里,船依次序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如今的三江口与西山,相距正好是“五六十里”。 《三国演义》中对“三江口”的叙说十分精确。可见作者罗贯中为复原三国古战场的真实性从前到过“三江口”,对“三江口”的描绘也可谓是颇花心思。
“三江口”有多处三国古战场遗址。《
鄂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华容区段店镇文物普查统计表》的第10条中写道:“古烟墩遗址。中湾村。三国。”在此次全国 文物普查过程中,普查工作组对三江口区域邻近华容区三湾村的这处遗址进行了查询,它的残存面积约为500平方米,南距徐家岗塆约1000米,遗址呈不规则 椭圆形台地,夯筑在五径山顶部正中,长约50米,宽约3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从断面调查,文明层较厚,似经夯筑。据查询考证,开始判定遗址为三国 东吴期间所筑长江沿线烽燧之一,它是三国期间东吴的长江沿线烽燧遗址之一。中湾村的三国古烟墩,名为五径山烽燧,又名黄子矶(黄巢通过),是吴都军事文明 的主要支撑点。此外,在这次文物普查中,三江口区域还发现了另一处三国烽烟遗址熊家榨屋塆烽燧遗址,它位于临江乡新港村8组熊家榨塆北,遗址呈不规则圆形 台地,高约7米,面积约300米。东临段店至胡林公路,东北面与墩子山遗址相连,西南约2000米是武九铁路,为东吴所筑沿江烽燧之一,该遗址对研讨三国 期间军事战况有必定的参考价值。
“三江口”仍是南宋军事要地。据《寿昌乘》中记载,南宋驻扎在“三江口”的右军寨营房有815间。可见其时“三江口”驻军规划之大、军事地位之主要。岳飞抗金、孟珙抗蒙,“三江口”都是主要的依托之地。
前史的战车一次一次地在“三江口”碾过,可岁月流逝,只留下模糊的痕迹让我们感触它从前的烽烟硝烟和功绩。“三江口”是三国文明不可或缺的有些,也是那段前史的主要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