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墙体广告 又到一年秋收季,收完稻谷后,留在田地里的秸秆怎么处理一直是困惑农人的难题。
10月17日,在
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施塘头村的稻田里,“秸秆难题”有了解决方案。沉甸甸的稻穗、长长的稻梗被收割机“吞噬”后,很快分了家。稻谷藏在大大的“肚子”里,稻梗则当场被粉碎,均匀地“分泌”出去。不一会,收割机“吃饱”了,便来到田埂边上,把稻谷“倾囊而出”,倒在小货车上。卸完货后,它又继续“寻食”。
“这即是我8月份新买的久保田888联合收割机,也是金东区引入的首台大功率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施塘头村的种粮大户王根元说,“这台机器功率大,每小时大概能收割六七亩水稻,具有自带粮仓、底盘升降功用。以前的收割机上需求配套出粮口灌装人员、田间粮袋转移人员等,劳动强度很大,该机型在减轻劳动强度、削减人工数量方面有较大改进。”
说起新机型的特点,金东区农能办负责人陈文华坦言,它最大的亮点秸秆能够直接还田,成为肥料,既环保又降低了生产本钱。同时,它的机械化水平高,只需一位操作员和一位司机就能完结收割、卸货等流程。并且脱谷功率很高,杂物明显削减,每100亩稻谷收成最少提高500公斤。
王根元算了一笔帐:去年同期收割旺季时,均匀天天需求延聘6位乡民帮助,本年只需2名,劳动力本钱降低了2/3。这台收割机总价31万元,因为向金东区农能办申请了秸杆还田使用的项目补助,获得了15万元的补助,自己只需支付16万元。
笔者在现场看到,联合收成机不停在稻田里奔驰。不少乡民围着王根元,不停地敦促着:“今天能帮我们家的稻田也收割下不?”“什么时候能够轮到我们家呢?”“不着急,今天会帮你们都割完,一户一户来。”他耐心肠解说着,“每亩地收割的费用是200元,前些天也到不少近邻村去服务过。”
施塘头村乡民施忠顺家种了2斗5分田的稻谷。收割后的秸秆直接作肥料,这意味着,第二年春天他能够直接进行耕种,省掉了深松、耙地、起垄等整地环节。前几天,河溪村的乡民潘凤元也尝了鲜。她的稻田近2亩,仅花了10余分钟,就“一网打尽”了。竹村的56亩稻田也在一天就悉数完结收割。王根元大致估算了下,目前为止该联合收割机已收割稻田200亩,估计将辐射本村及周边农户1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