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墙体广告 何华庭,1913年出生于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1934年8月参与赤军,1937年4月入党,在部队首要担任保镳、通信员、司务长、管理员等。解放后,曾在
湖北省
黄冈地区卫生处、
黄冈公安处,沙洋马良农场、黄土坡农场等单位作业,历任队长、中队长等职务,1975年离休。
嘉陵江战争中,22岁的红四方面军通信员何华庭左腿严峻受伤,凭借顽强的毅力,他硬是一瘸一拐地跟从部队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长征。
17日下午,省人民
医院的一间病房里,103岁的老赤军何华庭向记者叙述了他的长征故事。
从国民党“壮丁”到赤军兵士
1933年末,
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纠合各路军阀,向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发起了六路攻击。其间,第三路由新编六师师长李家钰指挥,他率新编第61师和23师共15个团精锐部队,由南充向仪陇、巴中方向进攻。
其时的何华庭,是李家钰部队的一名勤务兵。1934年1月,他在老家南充市西充县被抓“壮丁”参与国民党队伍。
4月,何华庭地点的部队被赤军打败。被俘后,何华庭和大多数身世贫穷的火伴一道,自愿加入赤军,变成一名通信员。
“强渡嘉陵江,迎候党中央!”
1935年1月22日,红四方面军会集主力强渡嘉陵江。为阻挠赤军西渡,敌人以53个团的兵力设防于600余公里的嘉陵
江西岸一线。赤军抓住进行战斗准备,山坡岩石上刻着夺目的标语:“强渡嘉陵江,迎候党中央”。
其时,嘉陵江上没有桥,而本地所有的船舶不是被敌人拖到西岸,即是被敌人击沉、烧毁了。“没有船,咱们就自个造!”赤军动员全部力气,仅用一个多月就造出了100多条船和3座竹扎便桥。
3月28日晚9时许,嘉陵江上雾气氤氲,恰是渡江的好时机。何华庭和战友们按计划将战船推入江 中,在夜色保护下直冲彼岸。敌人很快有所察觉,开端用强烈的火力阻挠赤军行进。“晚上中,敌人的炮火结成一道道红网”,何华庭说,兵士们毫不畏惧,一次又 一次打退了敌人的阻击,突击队乘机从左、右两边插入敌阵,拿下几个大碉堡,稳固了滩头阵地。随即,很多后续部队经过竹排浮桥冲过江去。
黎明,强渡成功。
一瘸一拐走完长征
渡江成功后,赤军乘胜追击,先后占领了阆中、彰明、北川等九座重镇,敌人自诩的嘉陵江通途防地彻底溃散。
这一仗,让何华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在彰明,敌人的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破,他逃避不及,右脚小脚趾和无名趾被弹片切断,左腿膝盖嵌进了巴掌大的弹片,身上也多处受伤。
军情紧急,何华庭来不及等腿恢复,就一瘸一拐跟从部队开端了爬雪山、过草地的困难进程。苍茫草地上,饿了,用指头拈几粒炒青稞放进嘴里;渴了,找点野菜、树叶吮汁。喝上一口用灰灰菜、车前草煮的“赤军粥”,又能坚持走上一天一夜。
何华庭的双腿一向没能彻底恢复,每走一步,即是钻心地疼。“我有一个信仰,再苦再难,也必定不能掉队”,何华庭说,为绕开敌人的封锁线,他记不清一天要走多少里路,而有时子弹就在头顶“嗖嗖”飞过。
80多年来,何华庭的腿伤一向未能康复。每逢刮风下雨,右脚趾和左腿膝盖以下都让他疼痛难忍,寝不安席。
赤军即是不一般
1953年4月,何华庭按组织组织,调沙洋马良农场、黄土坡农场担任副股长、繁殖场副场长、中队长等职务,战天斗地,辛勤作业,一干就二十余年。
其时的沙洋,芦苇丛生,荒无人烟。在这所“没有
围墙的监狱”里,何华庭与“放逐”在此的旧军 官、乡保长等反革命分子同吃同住同劳作,拓荒垦地。没有房子住,就割芦苇、搭窝棚、睡草席;要打“牙祭”,就打野猪、捕野兔、捞鱼虾。靠着一份执着与认 真,他不仅保证了监管与改造的正常次序,还逐渐在荒原建监舍,将荒坡变良田,建设了沙洋监狱一日千里的新面貌。
1959年6月,接连多日无雨,农业中队抗旱救灾,急需人手。时任黄土坡农场米厂厂长的何华庭二话不说,自动请缨到农业六队参与抗旱。他挽起裤管,脱下外套,在抗旱车水的
工地上,不休不眠,一干即是三天三夜。
多年以后,老同事说起他,仍会连连竖起大拇指:赤军,即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