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来的幸福感
———“百名记者巡河大采访”
水库养鱼习以为常,使用水库做跑道式和工厂化养鱼就新鲜了。昨天,记者景仰来到横山镇八石畈水库和山门寺水库。
“环境好,不污染的水源,才干非常好地长时间使用。”八石畈水库养鱼人翁旭东说。他于2009年开端从事渔业饲养,多年来,有件事令他难忘。2013年,他刚承包下龙洲街道岑山村水库就被乡民堵在村口。“不让我养鱼,之前有个养鱼人把水搞得一塌糊涂。”翁旭东理解,乡民们珍惜水资源,他又何曾不是呢?他就对乡民作出了洁水饲养的许诺。
爱研究的翁旭东并没有满意洁水养鱼。上一年他承包了八石畈水库,在发现水库下有一块6亩多的地后,他想,假如挖成一个水塘养鱼,把水库的水引下来,留下饲料残渣和大便,再把水又引回到水库,如此循环使用还不污染水资源岂不非常好?
2014年,他去
安徽学习调查回来后,有了个斗胆的主意。“在直径10米的30个环道的基础上,使用倒吸虹原理设蓄水池和集污池,再连接5米宽20米长的‘跑道’,便能完成零排放、零污染。”他说,“该主意得到不少专家认可,项目已进入报批期间。估计明年5月份就可投入使用。”早已把家安在这儿的翁旭东幸福指数挺高:养鱼能赚钱还赚来这么好的居家环境怎能不高兴?
在位于河宗村的三门寺水库下,记者见到了跑道式养鱼。三片铁丝网在水塘中间“造”了2条‘跑道’。主人张土森介绍道,“百平方米可饲养1.5万公斤鲫鱼,短短3个月卖了8000公斤,纯收入就有2万多元。”
依势而望,方圆几公里地种着各种果蔬,还有一座农庄,门前一口清浅水塘,周围的鹅卵石小道、泥塑垂钓者和游泳池等怅然在目。在张土森计划中,四合院民宿及其周边的休闲居、手艺街都已设计计划好,计区分四期完结。
站在坝上,远远望见一叶扁舟慢慢驶来,张土森说:“有好水的当地就有灵气。”在广阔无垠的水面上,他遥想着快要完成的养老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