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墙体广告 “中国
江苏网8月3日讯 每个人华诞都躲藏着性格的小机密,输入你的华诞,来生成你的性格标签吧!”7月16日上午,由“柏某某APP”的微信公众号推出“我的性格标签”测试在微 信朋友圈疯转。但其“病毒式传播”的同时,是个人用户信息的泄露——据中国电子商务研讨中心主任曹磊估计,即使该微信号16日中午被封,这次大范围个人信 息泄露也达千万人级别。
但是,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仍然有网友表示:反正泄露信息也不是我一个人,以后碰到相似测试照玩不误。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讨中心提示:社交网络信息泄露招致的财富损伤赔偿纠葛不在少数,且“骗子”的“智商”越来越高、诈骗资金量越来越大。
实习生 陈超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 沈春宁
案例 1
杭州某民企,老板在隔壁坐着
财务给假“老板”的QQ号汇去数十万
中国电子商务研讨中心特约研讨员、北京盈科(
杭州) 律师事务所吴旭华律师、方超强律师承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引见了一同2014年底发作在
杭州的真实案例:
某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肖女士,接到一个QQ用户的好友申请,自称是她老板的另一个QQ号。肖女士发现,该QQ用户与老板的常用QQ头像、状态等其他信息一模一样;且在沟经过程中觉得与其聊天沟通的人,跟老板的口吻毫无二致,遂信以为真。
接着,QQ中的“老板”称,有个新项目谈成,要前期付款,让她把数十万元汇到指定账户。据肖女士事后回想:其实当时老板就坐在她隔壁的办公室, 但由于老板为人威严,她平常就很怕老板,加受骗时QQ中的“老板”不停催她,她也没多想,就赶紧第一时间照指示汇款数十万元。虽然汇出后很快发现有问题, 并去
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骗子已将账户中的一半资金转移,形成了实践损失发作。
而另一半“骗子”没来得及转走的资金,则被办案机关冻结在该账户。经查询,该账户的开户人是西南某省份一个小县城的居民,这位人士本人以至都不晓得“被开户”。后经多方努力,这局部资金被追回,但曾经被转走的资金迄今未能破案追回。
【剖析】中国电子商务研讨中心特约研讨员、北京盈科(
杭州)律师事务所吴旭华律师、方超强律师引见,通常此类诈骗要想施行胜利,需求两个步骤完 成:第一步,骗子有认识地经过社交网络测试平台、微信或QQ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数据;第二步,依据数据剖析模拟有关对象的行为特征,“李鬼扮李逵”,造假 并行骗。就像上述案例中,肖女士之所以对QQ中的“老板”确信无疑,一个主要缘由就是:假老板和真老板在QQ上的信息、语气太像了!
当然,两位律师也提出:这一案例之所以会发作,除了QQ账号信息与老板的一模一样;还有该
公司本身的财务问题,比方“财务打款过程中违背财务请 款制度,未作任何确认,擅自打款”、“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随意性大,老板指示高于一切”等要素。哪怕当时肖女士和老板当面确认一下,事情就可能不会发作。
案例 2
上海“老板娘”让出纳汇款十多万
出纳和会计核实后汇出,还是上了当
吕女士是
上海一家
公司的出纳,2014年的一天,她QQ上显现为“老板娘”的账号跟她聊天。对话框显现的与真实老板娘的QQ记载外观分歧。对方 称新签署一份合同,要马上支付10多万元。吕女士将音讯截屏发给会计张先生,讯问可否支付。张先生回答能够先汇。但是,汇出后,吕女士继续聊天发现可疑 ——对方仍请求继续付款。她赶快电话讯问真正的老板娘,确认上当。而最让人“郁闷”的是:汇款时老板就在
公司,但吕女士和张先生都未请示老板。
据吕女士解释,该
公司老板娘也有以QQ和
手机短信等方式请求会计办理汇款的先例。而事发当天,吕女士截屏给会计张先生看时,发现他正在看
手机,以为是其与老板娘核实。但会计张先生表示,他收到吕女士的聊天记载截屏时,以为吕女士已与老板娘确认过,就同意支付了。
该
公司事后也已报案。但是,由于诈骗方是在国外取款,调查取证难,短期侦破有难度。
【剖析】老板在
公司,出纳和会计都核实过了还被骗了,开句玩笑说,真的是“再不进步警觉,都要交智商税了!”
两位律师表示,此案跟上一个案例有些类似。阐明社交网络信息泄露问题固然普遍,确实仍有用户对此问题的危害性认识缺乏。且企业本身管理存在缺陷,违背相关财务制度,使损失的发作成为可能。
案例 3
冒充的“微信群”,除了财务之外都是“骗子”
上海某上市
公司因而损失169万
中国电子商务研讨中心特约研讨员、
上海平安协会专委会副主任张威引见,最近
上海的某家上市
公司也碰到一同社交狡诈:
公司财务某日被拉进一个
公司 工作交流的微信群,群里都是“
公司员工”(但实践为骗子“马甲”),在讨论日常的工作,忽然有个他老板头像的人在群里跟他说有个项目需求他马上打款169 万,让他去操作。
由于真实性很高,所以他立刻向指定账户停止了操作,到最后才发现受骗。由于那个群里除了他,其实其别人都是骗子,中心在于给他营造了一种场景。
【剖析】这个案例里很多人弄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骗子能够冒充得这么真实,竟然让财务置信了。其实骗子在筹划流程上曾经做了很多准备,最重要一点就是控制了其
公司员工的个人信息和行为,这些信息的采集方式很可能就是应用社交网络完成的。
这类诈骗在办案时很难追溯。互联网没有“删除键”,个人上传的材料和信息很可能就成了他人的东西,对此,网民需进步防备认识。
新美
广告: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