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镇海憩桥村:戚继光在此休憩 左宗棠曾来做客

镇海憩桥村:戚继光在此休憩 左宗棠曾来做客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10月28日 03:10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浙江宁波墙体广告

浙江宁波墙体广告  82岁的胡高法是名“老镇海”,从出世就在这片土地,做了多年的地方志作业,对镇海的角角落落都很了解。看到本报刊出将寻访宁波最美老地名的启事,胡师傅说他必定要为镇海贵驷大街的憩桥村点个赞。“一座桥命名了全部村,这儿出走了贝家两位将军和贝时璋,不少前史奇迹保留至今还原汁原味,这么的古村落宁波也少有了……”
  憩桥
  戚继光一坐得名曾是热闹古集镇
  桂花浓郁,连绵在蜿蜒小河两边300余米的街巷里。青瓦白壁的马头墙,风物照旧。俭朴的长条石憩桥,横跨小河,静静地陪伴着河水流动。
  从市区动身,穿过常洪地道,一路向北,早上8点半的车流里,半小时不到就抵达了憩桥村。
  憩桥是全部村落的肯定基地,以它为界,沿河两岸的民居分别挂上了桥前和桥后两副门牌。小小的一座桥,算上两岸的衔接也就不过10米长,让桥体两边那一人高的长条柱石显得格外粗大健壮。或是由于岁月沧桑,“憩桥”二字生出些裂纹,厚重感顿生。如果仔细看,桥墩两边还刻有一副对联:路亘南北徙龙虎,水跨东西贯慈镇。
  据传,憩桥始建于宋代,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一次巡视海防时途经此桥,小坐一会,并在过桥四十步之遥的凉亭稍憩,“憩桥”、“憩亭”由此而得名。作为其时的古集镇,民国初尚有集市,后逐步南移到贵驷桥一带。
  家在桥前84号的乡民周阿姨嫁来村里已有56年,由于地处憩桥和憩亭间,目击了憩桥几十年的变迁。她通知记者,以前这邻近房子不多,后来人丁兴旺起来,我们都围绕着憩桥两岸造房子,每日茶余饭后的保留节目即是聚拢在桥上坐坐聊聊。谁家儿子考了大学,谁家女儿要出嫁,谁家孩子接了老妈出国旅行,这些信息都在桥上流转。
  除了这桥自身颇有前史渊源外,憩桥的“憩桥龙”也是出了名的。乡民们都说,“憩桥龙”一出,再大的火也灭得了。这“憩桥龙”便是憩桥救火会的灭火器。
  指着河塘边灰砖牌楼款式的救火会遗址,乡民们众说纷纭地说,这是当年民国前期憩桥村乡民自觉组成的民间责任消防安排,这灭火器仍是特地从美国进口来的。有乡民示范其时救火的动作,“基地是个大的长方形木桶,长约2.5米,宽约0.8米,高1米多,几个手轻脚健的男子扛着,往桶里倒水,然后几个人一起推压,让水喷出来,就可以灭火了。”
  将军第
  一门两将军,左宗棠前来做客
  憩桥旁50多米远,贝氏宗祠边上有一条甬道。甬道口一块黑底金字由左宗棠题写的门匾“将军第”高悬,在迷离的雨丝中透露出几缕奥秘的气味。这儿,是中国近代水兵史上两位前驱人物贝锦泉、贝珊泉朋友的故居。大哥贝锦泉,据传年轻时在葡籍外轮上做水手替班,把握了轮船的机器功能、航海技术等,水性也格外好。后机缘巧合进入军界。
  清咸丰年间,宁波帮海商李也亭、盛植琯等人一起出资白银七万两向广州洋商采购火轮船一艘,定名“宝顺”,这是中国第一艘轮船。贝锦泉经人引荐成了船上的司舵———即掌舵的人。
  1866年,总理衙门大臣左宗棠掌管洋务运动,采购了一艘“华福宝”轮船,仍由贝锦泉做管带(即舰长)。此后贝锦泉一直遭到左宗棠欣赏,追随其摆布。
  1884年中法战争,左宗棠录用贝锦泉为定海总兵,防卫镇海前沿阵地定海。他日夜构筑防御工事,驻兵3000多名。常年戎马倥偬,贝锦泉疲乏了,病逝于家中,清廷赐敕为“建威将军”。
  贝珊泉是贝锦泉的朋友,他由兄长招募入军,后成为“超武”兵舰管带。镇海口战役成功后,贝珊泉也由于建功被擢升为水师总兵、替补副将,病故后被追封为“振威将军”。一门两豪杰,成为憩桥村甚至宁波的一段佳话。
  光绪初年,左宗棠到贝家作客,就住在桂花厅,留下一副对联:“何可一日无此轩,万事需退一步厢。”现在,桂花厅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堂前一棵近200年的桂花树默默地吐露着芳香。
  本年71岁的贝金鳌是贝家第五代长子,从小在憩桥村长大,他祖上恰是贝珊泉。在贝金鳌的引领下,记者走进贝家祠堂。高高悬挂的“忠本堂”匾额下,悬挂着贝锦泉、贝珊泉身着官服正襟危坐的画像,三杯清酒敬放桌前。现在,陈旧而庄严的老祠堂,仍能让人触摸到当年贝氏的风景。
  贝时璋新居
  在家园待了12年启蒙在进修书院
  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是憩桥村的又一个自豪。从将军第出来,不远处就到了贝时璋院士新居。
  这是一幢典型的江南民居院子,坐北朝南,楼房五间两弄,两厢平屋明轩,前有围墙大门,自成院子。全部修建建于清光绪中期,构筑一般,并不豪华。贝老生前已将故居赠送村里,现在故居现已整修,大门旁镶有“贝时璋故居”大理石碑。
  1903年,贝时璋就诞生在这儿。尽管在家园总共只待了12年,但他的启蒙书院恰是坐落贝氏宗祠内的“进修书院”。8岁那年,妈妈为了脱节“目不识丁”的苦楚,送他去上学。10岁时,进修书院停办,贝时璋又去了宝善书院学习(今贵驷基地校园)。当年贝时璋在这儿学习了两年,然后从这儿走向汉口,走向德国,走向了科学的人生。
  贝时璋在憩桥村生活了时间短的12年,只在1948年爸爸逝世回来过一次,仍乡音不改。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