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
墙体广告 10月28日,应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要点研究基地·长江传统音乐文明研究中心联合
武汉音乐学院约请,潜江市群艺馆江汉平原皮影戏艺术传承人刘岁月、杨春霞父女赴汉参与“春风夏雨三十载·修远求索薪火传”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30华诞系列活动。
活动时期,刘岁月、杨春霞在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音乐博物馆“大型音乐节目《乐乡传奇》暨
湖北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陈设展开幕式”和“江声 浩荡——长江流域音乐非遗展演”中扮演扮演了皮影戏《争亲打擂》,刘岁月的学徒赵善信、何良田、卢才勇同台献艺。《争亲打擂》皮影戏曲本是刘岁月、杨春霞 依据古典小说《八窍珠》改编的。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舞台上,扮演者唱、做、浑、念、打天衣无缝,特别是歌腔皮影中变化多端的“鸡鸣腔”,震慑全场, 让观众感触到了东周时期楚国古拙的民意习俗和潜江江汉平原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江汉平原皮影戏源于潜江的“汤格”和“郭格”皮影戏雕镂艺术,以图画精密、圆润舒展、人物造型传神生动、影大见长。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 于东周时期的楚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盛于元末明初,唱腔也揉入了江汉平原民间小调,曾流行于潜江、
天门和
仙桃一带。2006年6月,由 潜江申报的江汉平原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维护名录,刘岁月当选江汉平原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11年江汉平原皮影戏又当选联合国教科文人类“非 遗”名录。
据悉,本次非遗展演由“荆歌楚舞”和“神州乐乡”两个部分构成。其间,“荆歌楚舞”会集展现了
湖北各地歌舞非物质文明遗产的风貌,展品包括照 片、曲谱、什物、音视频等,帮助大家深化了解
湖北非物质文明遗产全体的相貌。陈设展采用图文音视频和展演实景体会等形式出现,在
湖北音乐博物馆持久陈设。 展览还经过实景体会的方法,带领观众切身领会“乐乡传奇”的特有魅力,全方位地感触中国各个音乐之乡的文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