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德清,白菜不只卖出了近千万产量,更形成了一方工业,成了乡民发家致富的“香饽饽”。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德清县舞阳大街城山村栽培的白菜,不只遭到本地市民的喜欢,还赢得周边地区的喜欢。其间,
杭州的销量就占了两成多。
昨日,记者走进城山村,探一探一棵白菜是怎么展开成一方工业的。
“无心之举”种成明星工业
关于城山村来说,白菜工业算得上是“插班生”。
一向以来,村子以水稻栽培、毛竹栽培为主。早园笋及有关商品的出售,是乡民的首要经济来源。
1986年,城山村有些乡民连续种起了白菜。而这更像是一次“无心插柳”之举。
城山村最早一批栽培白菜的乡民潘国松回忆,当年种白菜,是为了与西瓜轮作,坚持土壤的肥力和养分。
陪着白菜工业一路“生长”的村主任郑经亮很是慨叹。他压根没想到,白菜竟有如此好的展开势头,因为开端栽培的意图,仅仅是“不想让土地旷费”。
令乡民眼红的是,其时白菜每亩产量有两三千元。“这在当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每亩产量比种西瓜还要高一倍多。”潘国松说。
起步之初,栽培面积并不多,只要三四亩地的姿态。到了1990年,村里白菜栽培面积添加到近80亩。
30年来,白菜栽培逐步成了城山村的“明星工业”:白菜栽培面积展开到现在的250多亩,每亩产量也进步到3万元摆布。
“意外插曲”完成名声大噪
“上一年产量近800万元,本年估计有1000万元。”在郑经亮看来,交通便当、离城市近,是城山村白菜深受商场喜欢,进而形成工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山村距德清县城只要15分钟车程,距
杭州也就大半个小时的路。
乡民吴明德从前一向种茭白,本年测验承包了6亩地来种白菜。不错的销路让他心里乐开了花。“天天都有
杭州、安吉等地的客商前来收买白菜。”
“客商通常早上七八点来,下午三四点走。满满一车装的都是从各家农户收来的白菜。我最多一次被收买去500多公斤。”潘国松说。
好商品来源于近乎苛刻的精雕细镂。郑经亮共享了一个插曲:“2005年,有一次乡民将腌白菜拿到周边商场去卖。不巧有客商食物中毒,商场怀疑是咱们的白菜出了疑问。后来质监部门对这批白菜进行封存检查,最终证实腌白菜的各项目标都契合有关标准。”
恰是这次“意外”,让城山村的腌白菜声名大噪,赢得了商场、商户的信赖。
临杭优势展开城郊蔬菜工业
“村子离
杭州近。村里有些农户在余杭瓶窑等地设点出售,批发给本地客商。上一年村里白菜对杭出售占了总产量的两成多。”
近十年时间里,城山村白菜对杭出售都选用这种形式。但更多的白菜,则是外地客商与农户自行对接,经过“上门取货”的方法进行出售。
“白菜是群众蔬菜,
杭州商场还有很大的花费潜力。”看到这一工业带来的无穷经济效益,104国道德清段边的这个村子开端策划新展开——使用临杭优势,展开城郊型蔬菜工业。
一些栽培大户开端思考新的未来。“是否能和本地超市、农贸商场协作,出售白菜。”潘国松说。
“咱们的主意是,添加品牌意识。比方能否参加‘德清嫂’诚信农商品品牌,进步白菜在
杭州的知名度。”郑经亮表明,眼下,村里已开端引导乡民展开标准化栽培,引进旋耕机等农机设备,进步功率,降低农商品本钱。
现在,城山村共有30多户乡民从事白菜栽培,首要集中在姚家坞等片区。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农户的子女情愿接手“父业”。
“年轻人思想活、有主意,能为传统栽培工业带来新鲜的血液,有利于城郊型蔬菜工业的推广。”郑经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