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墙体广告 近来,富平县文庙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清·康熙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青石质,由圭形碑首,碑体,方形座三有些构成。碑首体合高4.25米,宽1.1米,厚0.32米;座宽1.45米,厚0.85米,高0.55米。历经三百多年风风雨雨,仍笔迹明晰,纹饰精巧,且保留无缺,非常可贵。
碑额雕“二龙戏珠”腾云图画,下为碑体,边饰花卉图画,中心碑铭12行,行50字。笔迹规正,淳厚大器。碑铭分两段,上段对孔子在春秋时期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将孔子的历史作用与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行道先贤可相比。碑铭“不有孔子,则学术混淆,善良湮塞,斯道失传久矣。”咱们今日也可幻想,远在春秋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之际,礼崩乐坏,烧琴煮鹤。各国诸候为地盘利益。你抢我夺,各不相让。只要孤单孔圣人为了远大的抱负,崇尚周礼,寻求礼治。放弃鲁国高位,带领弟子流离于列国,向纷纷坐大的诸侯,宣扬“仁慈,和为贵”,孜孜不倦,巡游讲学。有一次在陈蔡那个当地,差点绝粮罹难。摘碑铭字“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当年康熙帝在巡视一个叫阙里的当地,摘碑铭“朕巡省东国,竭祀阙里,景企滋深,敬擒笔而为之赞曰。
下段碑铭:(称誉孔子)“清浊有质,刚柔有气,圣人参之,人极以立,行著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余岁,至圣诞生,声金振玉。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制乐,上召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悔,秩然大经,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康熙皇帝并向全国发出了这样的尊孔召唤:“百世以上,以圣为师;百世以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御道,泰山严严,东海泱泱,道不远人,克念作圣。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日”
据清《钦定国子监志》载:圣祖圣皇帝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立石,由户部尚书,文明殿大学士张玉书奉敕敬书,康熙皇帝御制孔子赞辞并序。这是个其时的全国性的文明工程,其时的富平县文庙也奉敕制作了这个石碑,后来康熙帝还用隶书为孔子提写了“万世师表”牌子,悬挂在文庙大成殿。从碑铭来看,其时满清入主中原缺乏百年。但他们对汉文明的学习了解,吸收接收,让咱们佩服。看来清朝前期的贵族,并非只知骁勇好战。还是很善于学习吸收的。这块石碑在咱们富平县文庙出土发现,也印证了“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在治国理政舆论导向、安稳政权的重要作用。
来源于 新美
广告 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