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墙体广告 2014年7月,远大医药
公司(简称远大医药)与硚口区搬家改造指挥部完结土地移送,变成古田工业区第一个将出产工厂彻底迁出的
化工公司。
土地移送后,远大医药并没有挥手道别,而是将总部留在硚口。
近日,在
汉口月湖桥头的
武汉城市广场
写字楼里,咱们见到远大医药董事长谢国范。
谢国范本年64岁,从1994年起担任这家
公司的负责人。他非常自豪地说:“通过搬家改造,咱们扩大出产规模、进行技术和商品升级、施行
公司并购,完成了‘三级跳’。现在在硚口的空间即是这1365平方米
写字楼,但上一年上交的税收就有2.01亿元。放在10多年甚至6年前,这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
曾是无人愿接的“弃儿”
远大医药的前身是
武汉制药厂,1939年创建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上世纪末,与很多传统国企相同,
武汉制药厂呈现了严峻亏损。为了搞活
公司,
武汉制药厂先后进行内部承揽、职工入股、延聘作业经理人等,但由于机制不活,仍是走到了关闭边际。
2000年,
武汉国有财物运营
公司将
武汉制药厂作为全市首批国企改制试点单位,首先进行“两退”(即国有资本退出控股位置、职工退出全民身份)。虽然机制发生了改变,但由于没有现金流,
公司开展依然困难。其时,国家政策规定,一切制药
公司有必要进行GMP(
药品出产质量管理标准)改造,不然失掉出产资历。为了弄到GMP改造的4000万元,谢国范找遍一切银行,没有一家愿借款。找到几家有钱的
公司,人家一看财物状况,发现所谓净财物大多为应收账款,都没了后话。“其时,咱们这家2000多人的
公司,被他人视为病入膏肓的弃儿。”
2002年末,总部在北京的民营
公司远大集团作为战略出资者,出资6000万元,收买悉数2000万元的职工股,出资4000万元进行GMP改造,
公司获得了生计机会。
搬家带来转型机会
2002年至2009年间,远大医药一直在古田工业区保持性的开展,首要出产质料药。2010年,
公司销售收入61627万元,净利润2686万元,税收5168万元。
当年11月,
武汉市政府一纸文件,要求它将悉数出产环节搬家至三环以外。“对这次搬家,我开端也心里没底。”谢国范说,早在1991年,
公司曾有一个安乃近商品改造项目,仅将出产线从
公司前门搬至后门,就花了8500万元,搬家完毕后发现有缺点,又花两年时刻、出资3000万元,出产线才恢复正常运转。“整体搬家涉及到一切出产车间和整体职工,所需资金是一笔大数字,靠咱们
公司堆集肯定不可能。”
远大医药在古田区域有快到300亩土地,政府决议出资8.55亿元收储,作为
公司搬家建造资金,并承诺协助处理职工安顿等有关问题。
通过仔细研究,远大医药管理层决议不搞“平移”式搬家,而将
公司商品分门别类,按靠近质料产地和首要商场的准则,别离树立3个出产基地。质料商品出产迁到阳新富池镇,出资9亿元,树立占地1600亩的医药工业园;眼科商品出产迁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出资1.5亿元,建造占地60亩的远大天天明眼科用药基地。别的制剂出产迁到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态工业园,出资5亿元,树立占地116.5亩的远大医药基本药物技改项目。
利用搬家改造资金,远大并购德国凯德诺、北京九和、
天津晶明、武大弘元、
武汉科诺等上下流
公司,迄今旗下具有2家分
公司、8家全资子
公司、9家控股子
公司。
公司地图已逐步拓展全国乃至世界。
2015年,远大医药完成销售收入24.48亿元,净利润2.29亿元,从全国化学工业排行100名以外进位至第38位。
政府支撑如影随形
“搬家成功,离不开资金,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撑。”谢国范深有感触地说。
据介绍,搬家启动时,远大医药在职与退休职工总数近5000人。不少退休职工以为土地增值了,要求抵偿;很多职工忧虑
公司迁往外地,自个的作业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硚口区政府自动出头,组织20屡次座谈会,与退休职工进行多层次广范围交流,倾听职工诉求。
公司决议拿出近千万元,对离退休职工予以劝慰,赢得他们理解。
针对部分职工不愿离汉作业问题,政府部门和
公司洽谈调整新厂建造计划,新增独身职工宿舍和夫妻房,屡次带领职工代表赴阳新检查新厂建造
工地、出产车间、职工生活区建造状况。决议组织6台交通车每周两次往复接送轮班工人。终究,280多名职工赞同到富池厂区作业。
远大医药平稳完成了转型升级。现在,
公司正在征集工业出资开展基金,争取完成每年2个-3个项目的收买方针。谢国范决心满满:“本年销售收入可超30亿元。在‘十三五’末,
公司将完成70亿的年销售方针,远大医药将走得更远,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