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将落户临港11月14日上午,
四川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合作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在
成都举行,副省长刘捷,市委书记刘中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省国资委主任徐进,
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董事长孙云,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
公司董事长黄志明,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蒋永林出席仪式,市委副书记邓正权主持仪式。
发展轨道交通、布局轨道交通产业是推动
宜宾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大事,
四川轨道交通产业项目投资协议的签约是
宜宾人民期盼已久的喜事。本次签订的
四川轨道交通产业项目预计总投资40亿元,将在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集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研发、整车总装、零部件生产、运营维保、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近期将达到产值50亿元/年,税收1亿元/年,解决本地就业1000人;远期达到产值300亿元/年,税收10亿元/年,解决本地就业2000人。该项目还将开展校企合作,在
宜宾建立
四川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核心技术研究院,为
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接下来
宜宾还将加快规划建设全长约26.7 公里的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南溪区轨道交通示范线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
宜宾市线网规划中其它轨道交通线路项目。
刘中伯在致辞中从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介绍了
宜宾的基本情况,他说,当前
宜宾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区域中心大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市、幸福美丽城市和党建示范市的奋斗目标,加快培育轨道交通等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着力建设集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研发、整车总装、零部件生产、运营维护、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刘中伯指出,轨道交通是21世纪的
朝阳产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等特点,《
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将达到2200亿元,为
宜宾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难得机遇。此次签约的各大企业和高校在轨道交通项目运营、交通装备制造和设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端研发人才保证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坚信,通过此次合作,一定能够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宜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也一定大有可为。
刘中伯强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双赢是共同的愿望。
宜宾将始终秉持诚信、互利、共赢的原则,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干事创业的舆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为基地建设、企业发展、校地合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有力的保障。
孙云、黄志明和徐飞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六方合作是推进全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川南轨道交通产业高地的一件大事,六方抱团合作,强强联合,将全方位地提升我省轨道交通的产业化水平。企业和高校将在投融资引领、总装基地孵化、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提升科技研发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政产学研经协同发展,最终实现
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快速健康发展。
杜紫平代表市政府与
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
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
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市领导谢杰、李学焦、廖文彬,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出席签约仪式。省发改委、经信委、交通运输厅等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