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
墙体广告 目标:
全面完善特教体系
按照国家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雅安市第一特教(即特殊教育,下同)学校办学条件,拓展特教服务类型,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与残联合作及现有残疾康复资源的利用,加快县(区)特教中心建设。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在普通中小学建设一批特教资源教室,提高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保障能力。
继续完善送教上门服务方式,同时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探索巡回教学、远程教学及家庭课堂等服务方式,对无入校就读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实施:
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
“进一步完善建立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中心为补充的特教体系”,是我市近年来提升特教质量水平的目标。
记者在市教育局了解到,为更好创新服务方式,市教育局与市级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特教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了在县级政府统筹领导下,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特教健康发展。
为加强特教队伍建设,有关部门通过从普通学校抽调专业优秀教师、从高校特教专业遴选优秀毕业生等渠道,逐年增加特教专业教师数量,满足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的需要,并切实落实有关特教教师的津贴政策,稳定特教师资队伍。
为保障教育经费,市政府设立了特教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万元支持特教发展。同时,我市在校残疾学生全部享受“三免一补”政策,寄宿生享受每生每年生活费补助1000元。
为让每个残疾儿童充分享受受教育的权益,全市教育部门根据残疾儿童少年个体情况,安排具备入学就读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教学校就读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为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开展合适的个别化教育,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故事:
感受关爱不再逃学
11月10日下午,市第一特教学校操场上,培智班的同学们正在上体育课:羽毛球、篮球、兵乓球……锻炼项目众多。
“孩子们特别喜欢上体育课,他们自由地奔跑,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体育教师陶益说,特教学校的孩子们虽然身带某些缺陷,但享受着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说话间,陶益仍不停地张望,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陶益说:“在特教学校当老师,绝不能有一点马虎,必须有超常的耐心和责任心,保护每一位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明天更进步一点,是陶益和同事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小娜(化名)是聋教班的一名学生,从2012年到校接受特教迄今整整四年。从开始的厌学、逃学,到如今融入班集体,小娜破茧成蝶,用心感受老师和社会的关爱。
学校教师刘晓萍透露,进校之初,小娜在教室里连几分钟都待不下,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就会跑出教室,甚至翻墙逃学…… 每次老师找到她,从不会责备她,还像亲人一样关心她。时间一长,小娜在教室里不再寻思着逃学了,也会专心练习手语了。
“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这些特殊的孩子。”刘晓萍说,接下来,学校将开办初中教学班级,让全校142个特殊学生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