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
墙体广告 碧海蓝天间,陆上车流滚滚,海上船笛阵阵,忙碌的
钦州保税港区码头,不时可见10万吨级巨轮缓缓驶来。
这里曾是一片“无陆域、无港口、无产业”的海域,经过几年时间的填海造陆,往常已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港区,成为前景宽广的投资热土。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南拥北部湾、有着1600多公里海岸线的
广西,近年来海洋经济范围不时扩展,在构造趋优中完成平稳增长。
2015年,全区海洋消费总值初次打破千亿元大关,到达1098亿元,海洋经济开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海洋经济位置愈加突出
2012 年,自治区正式成立海洋工作指导小组,进一步增强对海洋工作的组织指导。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初次将“加快开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区建立”列入2013年工 作要点。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变革若干严重问题的决议〉的意见》提出,要“拓展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建立中国-东盟 海洋协作实验区”。
广西“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白提出要“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依照自 治区的决策部署,我区海洋部门发挥好海洋经济开展“导向仪”作用,增强宏观调控与管理,保证严重项目用海需求。2011-2015年,自治区本级审批的工 程建立项目用海为172宗,确权海域面积6685多公顷(其中填海面积3268多公顷),使沿海严重建立项目用海得到有力保证。
防城港金川项目、钢铁项目,
北海LNG、神华国华电厂,
钦州保税港区、中船等项目,大局部已建成投产,发挥了宏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5年,全区海洋消费总值占GDP比重为6.5%,比2010年高0.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区海洋消费总值年均增速到达10.9%,对地域经济的奉献作用进一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