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墙体广告 凉风飕飕卷起黄叶的一天正午,与同事哈着手走过两条马路,先是排队买了土掉渣烧饼,然后就近走进一家拉面馆,各点了一大碗面条,就着汤面嚼着暖洋洋的烧饼,在逼仄的面馆里,俩人竟吃得脑门出汗。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场景了,彼时尚在环城河畔的格子间码字。那一季的冬季,“土掉渣”满大街都见,一两年后,便风通常没了踪迹。生活周而复始,这些天天阴欲雪,行走在街头,凉风一个劲地往衣领子里窜,忽然就见了手捏烧饼的人,垂头啃着匆匆赶路。
住的小区进口的本地,也有烤烧饼的,夫妻俩人将烤熟的烧饼,搁在圆筒形的烤炉上,不时地瞄一眼来往的人。妈妈有时也做烧饼,有芝麻甜馅、肉馅、 咸菜馅的。老家有一种烧饼,名叫“朝牌”,本来即是用面粉做的形如“朝笏”的饼子,烤熟的“朝牌”饼子能够夹油条、糯米一同吃,早餐吃这种烧饼很是管饱。 离开家园久了,经常还牵挂这种烧饼。
此外常常想起的即是在蒙城吃到的地道的油酥烧饼。也是十多年前,出差途经蒙城,到了午饭时,一行人饥不择食。在本地人的引领下,进了一家本地的 特征土菜馆。那一顿饭,可谓是面食为王,上了五六种面食,吃得人人惊叹北方人在面食上展示的细活功夫和品种把戏!我还特意跑到饭馆的后堂,瞅几眼他们怎样 做的面食。这顿午饭吃到的就有蒙城油酥烧饼,仍然记住油酥饼端上来时,一股香气敏捷铺开来,世人看了看好像舍不得吃。那个油酥饼烤得薄如纸片,通明流油, 拈一只放到嘴里,进口又脆又酥,以至于我多年都未能忘怀。后来也曾到过蒙城,却找不到那家土菜馆了。烧饼刚刚出炉的时候吃,色香味正。凉了,就软塌塌的, 没了那股劲道。正宗的蒙城烧饼,还是本地人做的地道。在蒙城,薛家油酥烧饼被称为一绝,曾被央视报导过,也当选“中华名小吃”。听说工序有20多道。蒙城 烧饼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佐有葱、麻油、芝麻等。烤饼的火候非常重要,过了就糊了。
合肥也有蒙城烧饼,比如政务区一家酒店就有,有时做的很好吃,跟蟹壳似的,外焦内软,用手掰着,芝麻粒老是散落下来。前几天到这家酒店也吃到了蒙城烧饼,应该是火候过了,烤老了,并且油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