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墙体广告 昨日,台湾祀典武庙总顾问林炳男,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荆州关公文化学研究会名誉主席朱正明,台湾关公文化学者何锦荣等专家学者联合发布结论称:台湾唯一官方认定的最大关帝庙——祀典武庙香火祖源发迹于古城
荆州,并将起源的具体地理位置锁定在古城南隅的卸甲山。
这个初步结论的发布是海峡两岸历史学家、关公文化学者寻根台湾关公祖源25年的一大新发现,而这项新发现源于古籍《
荆州府志》 (明·嘉靖)的 “
荆州藩封图”。
昨日,按照宗教礼仪,林炳男、何锦荣等台湾专家学者将来自祀典武庙的香火灰与
荆州关羽祠的香火灰融合,这标志着台湾祀典武庙历经350余年实现认祖归宗,跨越海峡两岸的关公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融合。
祀典武庙又称关帝庙,于明朝永历19年(公元1665年)郑经兴修而成,原为明朝宁靖王的家庙,清朝康熙末年再次修缮而保存现状。目前,祀典武庙已经成为台湾武圣关公的信仰中心,被台湾官方认定为一级保护文物。
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 1991年,台湾文化学者启动了来大陆探寻祖源之旅。林炳男说,长期以来,台湾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台湾关帝庙的祖源来自
福建东山岛。
寻找祀典武庙的起源,
上海复旦大学专家王岗、台南大学博士陈纬华、台湾关公文化学者刘采妮等从宁靖王的南下足迹推翻了“东山岛学说”,并认为,明朝时出生于
荆州的宁靖王进入台湾的足迹始于
荆州,经过
福建厦门进入金门,后辗转进入台南。由此说来,台湾关帝庙的祖源极有可能源自
湖北荆州。
随后,“
荆州说”得到海峡两岸越来越多的明清史学者、关公文化学者的佐证。今年上半年,台湾中华关圣帝君弘道协会总会长陈展送联系到
湖北专家朱正明。
为佐证明朝宁靖王的南下足迹,朱正明等翻阅大量史料。在
荆州市政协副主席罗清洋的帮助下,两岸专家从明朝嘉靖版本的《
荆州府志》找到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