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上网求救患“怪病”女儿
昨天下午,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病房内,3岁的小玲玲躺在病床上,手上摆弄着玩具。她面色光润,神情愉悦,与之前的重度贫血、面色蜡黄彻底不一样。
“幸而高主任看到咱们发的求助帖后自动联络,愿意为孩子做手术,否则,咱们至今还在四处寻医呢。”玲玲的父亲慨叹道。他口中的高主任名叫高群,是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主任。不久前,高群在阅读网站时,看到玲玲父亲发的求助帖。当时,玲玲患有稀有的血液体系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已有2年,一家三口曲折于北京、上海多家医院求医,病况却没有得到有用操控。
受疾病影响,玲玲的脾脏就像个“吸血鬼”,不断地吞噬外周血中的红细胞,致使重度贫血,每隔20天就有必要输血一次。更可怕的是,每次输血以后,小玲玲的脾脏都会“长大”一些,手术前,她的脾脏现已高度肿大,像一块大石头似的压在胸腹部,将肚子顶得鼓起了一个“球”,呼吸、心脏功用也因而受到影响。小玲玲备受折磨。
近年来,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现已成功医治多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患儿,经验丰富。因而,了解玲玲的状况以后,高群自动联络他的父亲妈妈,建议他们前来合肥就诊。
病况严重,输血是“无底洞”
“血红蛋白只要38克,这简直少得难以想象,一般人早就不能正常生活了。”高群说,刚见到玲玲时,她的面色蜡黄,嘴唇发白,极度消瘦,疾病现已影响了她的生长发育。
“要想减轻孩子现在的表现,就有必要去除她的脾脏。”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医师赛恺介绍,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5岁以下的孩子一旦去除,可能会发生暴发性传染,导致严重后果。不过,因为长期贫血,玲玲的身体现已呈现耐受,并且,她的病况不断加重,脾脏“疯狂”地吞噬红细胞,输血无异于“无底洞”。
在细心读片、广查资料、科学研究、重复评论,终究,以高群为首的医治团队断定,能够为患儿施行手术。
医师克服“无血可备”难题
“这个患儿是RH(—)A型血型,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俗称‘熊猫血’,血源十分稀少。”高群说。在入院等候备血的日子里,玲玲的病况还在加重,父亲妈妈十分焦灼。“持续消沉等候血源,就等于添加患儿危险系数,这必定不可,有必要赶快手术!”高群认为,只要手术过程中精密操作,就能做到削减出血,脾血“只出不进”。他带领手术团队,在屡次仔细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医治计划。
依照既定计划,在无备血状况下,高群带领的团队为患儿进行了“巨脾全切除术”。患儿心率由130次/分降至95次/分,血红蛋白由入院的38克提升至68克,贫血得到明显好转。此刻,高群悬着的一颗心才得以落地。
做完手术返回病房,玲玲就现已面色光润,神情安稳,比术前状况明显好转。现在,她的血容量明显提高,恢复杰出。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