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墙体广告 不断以来,人们把架设在
重庆渝中区石板坡与南岸区梨子园之间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当作是
重庆的首座长江大桥。在一些文献材料和对外宣传的表述中,也存在这种违犯真实历史的误传。其实,
重庆真正的首座长江大桥,应该是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的白沙沱长江大桥。
1952年7月1日,被称为“新中国首条钢铁大动脉”的成渝铁路建成并全线通车后,邓小平在西南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发出号令:“成渝铁路修好了,我们还应当修一座大桥把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衔接起来,让
四川到
重庆的这段长江通途也变通途!”
笔者走访了参与此桥建立往常还健在的一批老同志。据他们回想,当时由于长江通途的阻隔,从川渝运往滇黔桂等地的大批物资,到了铜罐驿火车站后,需求经过人工搬运到冬笋坝长江北岸,装上轮渡横过长江,至南岸猫儿沱港务局码头后,再用人力或绞车拖上岸,经过几番转运,方能装载到川黔线赶水段的火车上;而从南面各省运到川渝的大量物资,也得在猫儿沱港口下货,用船渡过长江,再经过冬笋坝码头,转装到停靠在铜罐驿火车站的一辆辆货车上。当时靠车船如此上下转运,既耗人力物力,效率又不高,限制了西南地域经济社会的开展。
1953年,在邓小平的亲身过问下,专家经过谨慎选址,几经商定后,才把
重庆的首座长江大桥位置肯定在当时的巴县小南海白沙沱和南岸
江津县珞璜镇的长江之间。此桥从1955年10月开工,到1959年12月建成通车,共历时四年零两个月。它北接成渝铁路,南通川黔铁路,全长820.3米,大桥共16孔,主跨为4孔,属双线桥(先是单线架梁,1978年时才增设为双线)。
在上世纪80年代初,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建成(1977年11月26日开工、1980年7月1日通车),此前不断被称“
重庆长江大桥”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才据实改名为了“白沙沱长江大桥”;而“
重庆长江大桥”之名,就只好让位给了石板坡长江大桥。所以,今天一些人误把位于渝中区石板坡和南岸区梨子园之间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当成
重庆长江段上第一座修建的大桥。
近日,笔者专程来到这里,一睹白沙沱长江大桥历经50余年风雨沐浴后的沧桑,发现修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这座铁路大桥,形态古朴,相貌照旧。撤去了在桥头几十年如一日站岗扼守的护桥卫士后,行人可从桥上穿行,让人觉得一旦拂去了神秘面纱,其先前的一切光华都已不再。
另据理解,白沙沱长江大桥将被新开工的“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所取代。选址在距白沙沱长江大桥约100米远的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是改建铁路
重庆至
贵阳线的扩能改造工程,即“渝黔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5.3公里,主桥位于
重庆长江白沙沱河段(一端位于
江津区珞璜镇,另一端坐落在大渡口区跳磴镇)。据引见,由于小南海水电站目前正处于拟建中,建成后水位会上升约20米,将致白沙沱长江大桥桥洞高度受限,达不到通航规范,故待新桥通车后,它最终将被撤除。
回望1959年12月10日,当白沙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一列头顶彩虹、披戴红花、车头上挂着毛主席巨幅画像的火车缓缓从小南海火车站驶出后,然后再驶到这里时的繁华场景,往常已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不知有几
重庆人在心头藏着万千慨叹。
来源于:新美
墙体广告公司: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