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当地贫穷户过上幸福生活?企业如何搞好扶贫攻坚?
“5000万元用于贫穷村农网改造,1000余电力人(次)走进藏乡彝寨参与扶贫,数十条电力扶贫措施得到落实。”2016年国网甘孜公司精准扶贫工作交出一分合格答卷。
只要120多万人口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贫穷面大,国网甘孜供电公司供电区内就有1258个贫穷村。精准扶贫责无旁贷。国网甘孜供电公司结合所属十七家县公司,采取多种方式投入扶贫攻坚。
“电力书记”挖穷根
“小吕你来了,快进屋喝口水。”吕露莎每次到丹巴县巴底镇水卡子村吴奶奶家,吴奶奶就热情地招呼她进屋,俨然见到亲人一样。
2015年9月,丹巴县供电公司选派大学毕业的员工吕露莎到水卡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她把本人当作这里的一份子,融入这里,她到村的第一天便挨家挨户走访,理解到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条条通往村民家的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给村民日常消费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要想富,先修路”。吕露莎积极与相关部门谐和沟通,促使修路工程顺利开工。修建工程少不了电,她立刻向丹巴供电公司指导汇报并得到支持,在第一时间布置了农电管理人员完成了暂时用电装置,使公路修建高效、顺利完成。
针对村上线路陈旧老化、停电频繁等现象,吕露莎及时向丹巴公司反应,促进村上线路整改。丹巴公司拨付专项资金21.93万元,用于线路晋级改造,大大提升了村里的供电牢靠性。
“自从小吕来后,她跑前跑后帮我们村修公路、修线路,还定期组织电力员工来给我们检查电线、电器,的确给我们办了好多实事。”吴奶奶竖着大拇指赞不绝口。
贫穷村要脱贫致富不只要在硬件设备上下时间,更需求观念转变和“授人以渔”。驻村一年多,吕露莎协助村里健全“八大”组织,制定完善了《消防平安》、《社会治安》等村规民约。她还在村里开办了夜校,请教师为村民讲当前形势、政策、养殖技术、电力平安常识等等。
“经过各项措施的推进施行,村里消费生活方式也从小范围的种养、栽种变为引进农业大户,搞旅游开发。水卡子村正经过树立扶贫长效机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吕露莎这样说道。
电“亮”山乡读书声
2016年3月1日,一场大雪过后,藏区的学校开学了。
新龙县是贫穷县。措卡希望小学坐落在雪山脚下,雅砻江畔,海拔3080米,是一所公办民助学校,现有师职人员37人(含意愿者),学生413人。
该校实行封锁式管理,全体师生均校内食宿。食材由新龙县教育部门和师生们自行提供,加工工作由校方担任。常年来,学校食堂做饭都烧柴火,每天需求几百斤柴火。由于近年来社会环境维护认识加强,柴火供给量少,柴火价钱不时提升,校方有“断柴”之虑,处理的方法是“以电代柴”。
据校方计算,“以电代柴”工程需求改建供电线路,所需投入5万元。这关于每年公有经费仅1万余元(用于学校日杂开支)的措卡小学来说是无法接受之重。
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得悉后决议施行“爱心工程”,从四百多公里远的库房选择一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运送至新龙县赠予措卡小学,国网新龙县供电公司担任义务装置调试、架设线路,顺利完成此项工程。
如今,措卡小学的食堂用上了崭新的电饭煲和电热水器,师生们吃上了热火朝天的饭菜。教室里,电取暖炉暖和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
助力百姓致富路
“电通了!通了!” 这一句句村民的喝彩声包含了炉霍县卡娘乡几期盼。
卡娘乡地处高山之中,气候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且交通极为不便,这是卡娘乡贫穷落后的缘由之一。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天文环境,培养了卡娘乡章子菌、羊肚菌、蘑菇菌等菌类产品丰厚的优势。乡里决议“开展特征产业,处理大众就业,带动百姓增收”,着手修建菌类加工厂。
加工厂的修建和大型机器的运转,充足稳定的电力供给是根底保证。但卡娘乡现有的供电线路无法满足工厂的正常运转。面对卡娘乡农牧民热切期盼的眼神,炉霍县供电公司决议出资32万元,义务为卡娘菌类加工厂架设电力线路。
卡娘乡间隔县城30多公里,架设线路要穿过高海拔地域,施工条件十分艰辛。再加上卡娘乡用户分散,菌类加工厂间隔居民寓居地较远,交通不便,给架设电力线路工作带来了宏大的艰难。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我们都是起早贪黑,刮风下雨都不停工。”工程担任人南加多吉说道。
2016年7月14日,工程全面竣工。通电时,乡里的农牧民都来庆祝。
“这个加工厂估计年产值为五吨左右,全年利润约为20万至40万元,全乡人均增收9000元左右。”卡娘乡乡长许刚喜悦地说,“将来我们还会陆续创办生态养殖场、蔬菜种植大棚、药材养殖培育等扶贫项目,这些都离不开电力公司的支持和协助。”
据悉, 2017年甘孜供电公司全面完成甘孜“村村通动力电”及“小城镇中心村”电力建立,处理甘孜661个村的供电难题。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