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和政好人”的故事

“和政好人”的故事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7年03月10日 11:03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甘肃墙体广告

甘肃墙体广告  近日,和政县惩处了19名来自乡村和普通一线的“和政好人”。他们过着普通人的平凡日子,在生活中践行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释放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们。当他们接过证书和奖金时,脸上显露了腼腆的笑容……

2月27日,记者走近几位“和政好人”,倾听了他们普通而又感人的故事。

报答乡亲们的“好闺女”陈梅珍

一场春雪过后,临夏南阳山麓冰雪渐融,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面,绕过一道山梁,陈梅珍创办的华丰庄园养殖场就在山脚下的陈集乡上王家村。

记者赶到时,陈梅珍正在组织乡亲们开会,研讨今春种植紫丁香、薰衣草、紫金花等欣赏花木的事宜。

“我姐正在开会,我去给你说一声。”说话的人叫左香香,今年42岁,是王家村村民,4年前,陈梅珍的华丰庄园养殖场办起来后,左香香家里的10亩土地流转给了养殖场,每年有3500元的土地流转费。她也在养殖场打工,每个月有2300元的固定收入。

“陈梅珍是你姐姐?”记者随口问道。

“是啊,也不是。她待我们亲如姐妹,我们就叫她姐姐。”左香香淘气地通知记者。

在上王家村村民眼中,陈梅珍是村里走进来的“好闺女”。2013年3月,在县城做农资生意多年的陈梅珍回到娘家,从乡亲们手中流转了420亩土地,办起了华丰庄园牛羊鸡养殖场。那些流转了土地的村民,被她招到养殖场打工,在家门口挣起了“工资”。

在华丰庄园养殖基地,现有肉蛋兼用型鸡2万多只,陶赛特、小尾寒羊等良种羊1500多只,10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场终年有130人打工,每人日均收入80多元。

“上王家村是我的娘家,我不图别的报答,只想着能给家乡提供协助,让乡亲们早点富起来。”陈梅珍说。

早在2008年,为了协助“娘家人”脱贫,陈梅珍从渭源县订购了价值4万多元的20多吨洋芋良种,送到上王家村给乡亲们免费发放,她还出资组织村里45户大众,赴渭源县参观调查洋芋种植技术。2016年春季,陈梅珍又调运2吨洋芋和油菜良种、化肥等扶贫物资,发放给上王家村贫穷大众……

陈梅珍说,经过4年多的勤劳付出,以养殖基地为依托的循环生态农业开展初具范围。她主要是想经过开展实体经济,带动娘家的乡亲们加强本身脱贫的“造血机能”。

守护大山16年的护林员马占林

“大王叫我来巡山,我到林间转一转……”中午时分,记者从和政县城动身驱车25公里抵达大黑沟林场时,马占林和他的队友们巡山归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巡山的日子是单调的,偶然吼几声,放松一下。”见到马占林时,他们一行4人扛着灭火铁扫帚、铁锨回到生活区。

依照轮番做饭的商定,当天轮到马占林下厨,拉开冰箱门一看,肉菜曾经吃完了,仅剩一堆啤特果。

“来,吃一个,这是山间采摘的。”马占林拿出啤特果让给记者。

当天的午餐是馒头稀饭就咸菜,由于山路上积雪还未消融,骑摩托车下山买菜比拟风险,因而他们就凑合了一顿。

今年44岁的马占林出生在和政县陈家集乡王录山村,16年前,新婚不久的他被布置到和政县大黑沟林场任护林员。这期间,和他一同工作过的同事们,走的走,来的来,他成了待在林场最久的员工。

“整个林场约有2万亩,有5条巡山道路,每一条道路步行来回至少要5个小时……”说起整个林场,马占林一五一十,“每年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防火期,义务很大啊!”因而,巡山是马占林和同事们每天要做的功课。16年来,他与青山为伴,守护着“绿色长城”。

16年间,马占林走遍了这里的沟壑山岭,并应用闲暇时间给左近村民和游客宣传防火学问。他和同事们屡次汇报雷击、突发火情,使林区从未发作过森林火险。

由于常年处于高寒湿润的生活环境,马占林患有风湿病,需求长期服药治疗。但他凭仗对大山最质朴、真诚的感情,一直据守在一线,从未向上级单位提出过任何请求。

林场工人普通两周才干回一趟家,16年来,马占林总觉得亏欠家人的太多。

“我特别想和‘掌柜的’天天在一同。可是他工作特殊,无论多么艰辛,我都支持他的工作!”妻子马麦热燕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解的心声。

“我觉得父亲在工作岗位上的默默据守和付出,是对事业的一种义务和担当,他在我心中永远是最巨大的父亲!”儿子马进才说。

孝老敬亲的好儿媳王艳菊

每天6时左右起床,做完家务,开端喂牛、喂羊、喂鸡,干完这些活,把早饭端给公公和残疾的大伯后,她又去下地干活……这是和政县马家堡镇脖项村农家妇女王艳菊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19年前,王艳菊结婚时,丈夫家里有6口人,上有公公婆婆和残疾的大伯,下有未成家的小叔子,一家人靠种田维持生活,没有其他收入。

王艳菊看待小叔子就像本人的亲弟弟一样,给丈夫做衣服、做鞋时,小叔子也有同样的一份,直到小叔子结婚成家。

2010年7月,正是夏收的时节,婆婆心脏病忽然加重,丈夫外出打工,她用人力车将婆婆拉到集镇上,再转车去临夏州医院看病治疗。在婆婆住院的半个月里,她既要照看婆婆,又要抽时间赶回家做饭蒸馍馍。婆婆出院回家后,她一趟趟跑卫生室、医院买药,精心照顾,直到2011年婆婆过世。

2013年公公因高血压招致脑堵塞住院,经抢救命是保住了,可人却瘫痪了。刚开端,公公不愿意让儿媳给他喂饭,让残疾的大伯喂,大伯笨手笨脚,常惹公公不快乐,王艳菊也不放心,就给公公做思想工作,渐渐地公公也就承受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终于能够拄着拐杖下地了。

往常,王艳菊最牵心的是残疾的大伯,他先天性聋哑,有时下暴雨时也不晓得回家,一遇上这样的状况,王艳菊就冒着风雨四处找,生怕老人遇到风险。

“这样的好儿媳是个宝啊。”在公公的眼中,王艳菊就像是本人的亲生闺女。

“我是普通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勤劳劳动。我的愿望是全家人都平安全安,和和睦睦。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求他人照顾的时分,如今我得做出典范来,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王艳菊通知记者。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