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墙体广告 1958年,伟人故里湘潭兴办了两所“湘潭大学”。当年有两处校址,除了众所周知的湘潭县杨嘉桥原湘江煤矿原址外,还有一处不为人知的办学地址——
湘大一中南楼办学的尘封往事
2016年10月12日,湘潭大学1958级局部学生回到母校。(材料照片)
1958年的湘潭大学校徽、学生证。(材料照片)
湘潭大学1958级局部学生毕业合影(后面是湘潭市一中南楼,今已不存)。(材料照片) 本版照片均为通讯员 摄
记者 曹辉 通讯员 周芬兰 徐坤 党晨睿 钟文兴
“八十多位耄耋老人,逾越半个世纪的期盼。记忆中的南楼,红砖青瓦,有他们伏案苦读的身影、青春飞扬的脚印……”2月底,散布在海内外的湘潭大学校友陆续收到最新一期的《湘大校友》内部刊物,里面刊发的文章《重返1958——走近不为人知的湘潭大学》,揭开了湘大曾在湘潭市一中南楼办学的尘封往事,引发普遍关注。
“办在中学里的大学”,学生83人
2016年春,湘潭大学党委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来信者王余明在信中提及1958年湘大曾在湘潭市一中南楼办学的事。这年5月16日,校友张文简、冯恒山、肖光烨、谢昆华等耄耋老人相约来到湘大,拿出一份“湘潭大学五八级学生名册”,细致叙说他们作为湘大首届学生,58年前在南楼求学的阅历,并提供了精心保管的湘大录取通知书、学生证、校徽和师生合影等。泛黄的纸张、锈迹斑斑的徽章,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变化,静静述说着历史的真相。
受湖湘文化影响至深的毛泽东,非常注重教育兴国,对家乡湘潭的教育十分关注。
1952年冬天,毛泽东少年时的塾师毛禹居进京,请毛泽东为韶山的一所学校题写校名。毛泽东听了十分快乐,说:“这是好事,国度需求人才,教育就要开展。你是教书先生出身,应该多出力,还要教育大家多出力啰!”他还说,“未来学校能够开展,能够办中学,也能够办大学嘛!”毛泽东希望在家乡办大学的心愿,就这样自然地流显露来了。
依据毛泽东想在家乡办大学的心愿,1958年6月,湘潭县兴办湘潭大学,地点设在该县杨嘉桥原湘江煤矿原址。同年8月,湘潭市亦兴办湘潭大学,地点暂设在湘潭市一中南楼。同年9月10日,湘潭县人民拜托毛禹居再次进京,毛泽东亲笔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设在市一中的湘潭大学并未获知这一音讯,校名采用的是用毛体字拼出的“湘潭大学”。
由于办学几经辗转,建校时期保管下来的材料甚少,湘大校史上亦只要寥寥数语。若不是这次湘大首届学生发声,说到湘大校史,提起湘大前身,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办在湘潭市一中南楼的“湘潭大学”。黄沙吹去,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浮现眼前。
1958年夏,湘潭市委向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递交招生方案,将湘潭大学定位为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开设数学系和物理系,学制4年,一切学生和全国其他高校学生一样,为全日制并有人民助学金。材料现仍完好保管在省档案馆。据当时担任招生工作的潘卓汉教师和局部学生回想,高考完毕后,时任湘潭专署文教局党组书记的符石安几次专程前往省教育厅翻阅学生档案,经过统招录取的84名学生(后有1人未报到入学)分别来自长沙一中、长沙二中、长沙五中、湖南师院附中、长沙四中(今周南中学)、宁乡一中、岳阳一中等久负盛名的中学,其中数学系40人,物理系43人。
湘潭市委最初的规划是在湘潭市一中校址上树立湘潭大学,故将湘大办学地点暂设在湘潭市一中南楼,一栋两层,一楼作教室,二楼是图书室、教务处和教师的办公室。学生与一中学生同吃同住(特地将北舍二栋辟为湘大男生宿舍),由湘潭市一中代管;时任一中校长张学萃担任湘潭大学校长,于是就有了“办在中学里的大学”的说法。从其他高校和中学抽调主干教员8人任教,开设理解析几何、数学剖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政治、俄语、体育等根底课程,选用苏联普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俄文专修学院等学校的教材授课。
“学清华赶北大”,鼓励大家追梦前行
刚兴办的湘潭大学,没有大楼,也没有巨匠,因筹备时间仓促,以至没有举行开学仪式,湘大首届学生就开端了本人的大学生活。由冯恒山执笔、反映58级全体学生心声的《请把我们的歌声留下》等文章中,对他们短暂的大学生活停止了详尽生动的描绘。
刚办的大学,艰难不少,但大家热情很高。
两个系两间教室,80多人7间寝室,吃饭在可包容1000多人的中学大食堂,8人一桌,2个菜8钵饭,生活环境艰辛。但关于这批受过“读书至上”家风熏陶的学生而言,能读书就心称心足了。
刚办的大学,教师学生劲头都很足,大家只要一个目的,就是办好湘潭大学。巨幅标语“学清华赶北大”,从屋顶延伸至地上。难以企及的口号,化作用之不竭的动力,鼓励着大家努力追梦前行。教师没日没夜地备课教学,学生没日没夜地读书学习。
重生的湘潭大学,每天开课8节(包括1节自习),晚上还要自习2个小时,每周的开课量远远超越普通大学,学习任务繁重。好在大家都有较好的学习根底和才能,能高兴地胜任,考核成果不错。但大家并不满足,不少同窗开端艰辛自学,有的大量阅读,在书海中充实本人;有的自学英语,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还有的专攻马列主义,通读了《资本论》等巨著……
那时的南楼,三面被菜土包围,蚊虫特多,晚上进教室,蚊虫扑面。没钱买蚊香,几位同窗在脸盆上涂一点肥皂水,然后立起来,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一分钟不到,白色的脸盆变成黑色,上面粘了厚厚一层蚊子,教室暂时安静一会儿。但不久,就会传来劈劈啪啪打蚊虫的声音。左手握扇,右手执笔,做作业看书,成了首届湘大学生晚自习的“新常态”。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