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墙体广告 3月13日上午,台山十年一届的民俗盛事汶村庙会举行开幕式,活动将持续至3月17日。
当天,台山市指导李健慈、马品高、郑大有等,以及3万多名海内外乡亲、游客参与了这一盛事。
溯源
汶村庙会已有200年历史
汶村庙会是汶村村的一件大事,逢丁年为一届(即十年一届),择定农历二月停止,已有200年历史。汶村庙会来源于清朝嘉庆二十二年(即丁丑年,1817年),最初时庙会称为“做福”。
汶村村是台山最大的村落之一,地处台山西南沿海,背山临海,面积7.5平方公里,在家人口8200多人,旅居海外10000多人。村内的三圣堂,村人称其为“大庙”。据三圣堂碑文考证,汶村村始祖陈恺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在此定居,该村至今已有844年历史。当地历来倡导文化、注重教育,孕育出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蕴藏着深沉的文化遗产。
汶村村历史上屡次阅历天灾人祸,涉及民生。于是,村民寄予神灵庇护,抬起庙中“三圣”神像在村中巡游,以驱邪祈福。后来,村民觉得这样巡游太过单调,便于明朝正德年间(1507年),加上意味不祥的舞龙队伍跟随。一开端只要1条龙,鉴于“始祖陈恺葬于双龙山”,又增加1条龙出游。随着人口增长,村内立了东南西北4个闸门(东阳、南薰、西康、北拱),从此,每个闸门出1条20米长的“金龙”,使“三圣”出巡更具气势。
据称,光绪年间,巡游途径和如今不一样。村后几株老榕树处有一个巷道口,村中的舞龙队伍从陈氏祖祠动身,从巷道口经过,由于村中的城墙障碍,就用木头架起来铺一座木桥,舞龙队伍逾越城墙,不断抵达双龙山,再原路返回。这条巷道是双龙山的“龙脉”,村民希望每年可以带来好的运气,五谷丰收,人丁兴隆。
由于历史种种缘由,汶村庙会曾有3届间缺。到了1987年(丁卯年),借祖国变革开放春风,人民生活改善之时,汶村村再举行盛会,并逐渐向外开展。同年,第十八届汶村庙会正式改名为汶村民间文化艺术节。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之年,民意振奋,汶村族人内外一心,举行了颇具时化气息的第十九届汶村庙会。2007年,汶村村以多姿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厚和扩展了庙会的文化内涵,真正把汶村庙会办成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宗亲世谊的盛会,办成汶村人民的节日。
现场
3万多人齐聚庙会“做福”
3月13日上午10时,在礼花轰鸣中,崭新的“金龙”在点睛后,从汶村村三圣堂动身,环绕整条村子大巡游。游行队伍以七星旗、帅旗、罗伞等为前导,4个闸门的巡游队伍依次动身,在村内各条巷道穿越。4个闸门的巡游队伍各有“金龙”1条、飘色4台、醒狮数头,八音队押后。鼓乐争鸣,爆竹喧天,队伍所到之处,大众夹道观摩,繁华特殊。
村民争相抚摸“龙身”、“狮身”,祈求沾上福气;小孩子则拔下“龙须”、“龙鳞”,回家做成安全符戴在身上,祈求安康生长。
据统计,当天上午,共有3万多人齐聚汶村村。为了参与这一盛事,远在外地的游子、出嫁女选择在这一天回乡。
分开家乡快10年的阿城,专程坐飞机从美国赶回来参与汶村庙会。“本来打算清明节回来,但是我妈妈说今年有庙会,我就提早回来了。”阿城回想说,10年前他在庙会举行后不久,就在家人的布置下去了美国。“或许就是当年摸了‘龙身’沾了福气,所以这些年在国外打拼才会好事多磨。”他说,回来前已拜托家乡的亲人捐款,希望能为庙会的举行出力。
远嫁外地的阿丽,当天抱着本人的小孩回来参与汶村庙会。“向公司请假回来的,10年才举行一届,不想错过。”她说。
除了巡游队伍外,整个庙会最吸收人的要数村内的花灯。目前,汶村村的大大街子、地上、树上、房屋牌坊、河渠边,均摆放大型花灯或挂满彩灯,十分繁华。
将来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
台山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品高在汶村庙会开幕式上指出,汶村庙会历史长久,遭到海内外台山人高度关注;汶村村是一座知名古城,历史古迹资源丰厚。他倡议汶村镇借助汶村庙会的影响,开发推行古城旅游,响应台山建立全域旅游的号召。
马品高表示,汶村庙会活动精彩纷呈,方式多样,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隆,这是一种向往美妙的生活追求。以庙会为名,聚世谊宗亲,汇海内外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一种团结拼搏的开展理念。以庙会为媒,内聚人心,外塑形象,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肉体相貌。如今社会需求宣传这样的文化,来建立愈加美丽整洁的村庄容貌,来熏陶愈加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来营造肉体文化的社会习尚。
关于借助汶村庙会的影响开发旅游,汶村镇镇长黄来兴表示,目前该镇已有这样的想法。“如今要做的是传承好‘做福’文化,做大做强汶村庙会。接下来是经过‘做福’推介汶村文化、汶村古城,擦亮汶村旅游名片,打造全域旅游的框架。”他说。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