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墙体广告 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2007年相关部门数据显现,胡姓人口占中国大陆地域汉族总人口1.31%,排名第13位,也是中国大陆地域超越总人口1%的19个姓氏之一。
昨天上午,家住旌忠巷的筷子珍藏者胡学明,经过清代嘉庆年间的《胡氏家谱》,向记者讲述了胡氏一族在兴化500多年来的状况,以及作为郑板桥邻居的一些趣事。
1
胡姓源于妫姓
家谱可上溯明代胡让公
胡学明通知记者,据谱中记载,胡姓来源于舜帝的33世后嗣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嗣,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并把长女大姬嫁给了他,封之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以备三恪,建有陈国,谥号胡公,因而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嗣,后多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自称胡氏。这便是胡姓的由来,胡公满也是胡姓的得姓始祖。
“查考《胡氏宗谱》,目前可知兴化胡氏始迁祖为明代的胡让公,再往前就无法考证了。”胡学明说,谱中称兴化胡氏一族,世代寓居在兴化城的南侧,在高邮、天长和六合等地也有分支。家谱中能追溯到的一世祖,便是明代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的贡生胡让公。
胡学明通知记者说,小时分听晚辈提起过,一世祖胡让公本来并不姓胡,由于某些缘由才改姓了胡。“晚辈们的说法有各种版本,但如今看来并不靠谱。至于一世祖能否改姓,在谱中未找到文字记载。”
2
胡氏一族耕读传家
邻居是清代名人郑板桥
“兴化胡氏一族是耕读世家,读书人比拟多,曾有数位族人考取过进士,在当地慢慢有了名望。经过家谱中的世系表发现,我们这一族人丁很薄弱,枝叶并不繁茂,如十二世祖传至十三世祖,只是一脉单传。”胡学明通知记者,另外,明代嘉靖年间,胡氏一族所聚居的兴化南门左近遭遇水患和倭寇骚扰,就连祖坟都被大水冲坏了。鉴于这些缘由,族人无法之下迁至东门竹巷安家。
“尔后三百余年,我们一族不断寓居在竹巷,我的父亲出生在那里。后来,族人慢慢从读书人转变成了商人。”胡学明说,据父亲回想,胡氏一族在竹巷有一间很大的老宅。宅子沿街的一侧有三间门面,用来做生意。门后有三进屋子,族人就寓居在里面,屋子后面就是城河。
到了清代,胡家就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商人,但邻居却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就是郑板桥。“我们祖上与郑板桥有没有交往,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也就不得而知。但父亲说过,如今郑板桥故居的那棵银杏树,以前就种在胡家老宅里。还有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夫人年轻时曾在郑板桥故居里寓居过,当时租屋子给她的就是郑板桥的后人。”
3
为官者刚正
二世祖痛斥权臣被贬官
由于年代长远,胡学明手中的这本清代《胡氏家谱》已破败不堪。“父亲暮年曾手抄了一本《胡氏家谱》,只记载到清代嘉庆年间。父亲有一个心愿,那就是重修家谱,收录嘉庆之后的胡氏族人。这些年,我不断在忙着修家谱,目前已根本完成。”
“提起胡氏一族的家训,重点就是忠孝礼义。无论是一世祖胡让公,还是二世祖胡献公,或者是那些为官的祖先,无不是刚正不阿、真正廉明的好官。胡献公曾上书痛斥当朝权臣的五宗罪,被贬到宜阳县,在当地实施仁政出名,后升入南京都察院。分开宜阳之时,全县百姓夹道欢迎并为他立政徳碑。后来,他又由于继续上书痛斥权臣再遭贬。胡献公为官清廉,逝世时家中连下葬的钱都凑不出,最后还是同窗赞助才得以入葬。”
后来,由于种种缘由,祖先改为经商。“我们祖先经商,一向奉行诚信运营,绝不狡诈顾客,远近出名。”胡学明说,作为并不殷实的家庭,胡家还经常协助贫穷的乡亲,遇到水患等灾害之时,也总会为他们捐款,邻居邻居提起胡氏一族,总是赞不绝口。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征集】
欢送来晒
家谱故事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家乘,被誉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名字能否被记入家谱,在极为注重血脉传承的中国人眼中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大事。本报开拓《家谱故事》专栏,讲述姓氏的来龙去脉及传承至今的家风。现面向市民征集家谱,假如你家中藏有完好的家谱,请致电96496、13665258422,或关注扬州晚报官方微信,[email protected]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