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墙体广告 “咚咚……哐”头戴红色毡帽的衙役,一边鸣锣开道,一边大声呼喊。身后的衙役高举“逃避”、“肃静”的牌子,威严、刚正的盐官在侍卫的护送下缓缓入场……3月15日上午,当人们在盐镇水街看见这一幕时,似乎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但是,就在光阴行将被含糊了的那霎时,却猛地又被身旁一声声快门惊醒。
这支由12人组成的盐官巡街古装扮演队,其扮演者均匀年龄为50岁,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44岁。他们中的多数人为退休职工或淮剧票友。
15日上午8点半,60岁的杨安冬一如既往地准时穿上古装,和另外10名随从跟着“盐官老爷”到盐镇水街找块空地排演。等到10点钟时,巡演正式开端。一路上,一帮子人光走不行,还得扯开嗓子大声呼喊、迈开步子甩开膀子。
有时为了配合好“老爷”的扮演,杨安冬会出头亮个相,来上两嗓子淮剧《唐成出访》选段。别看杨安冬只是个小小的“衙役”,其实他才是这一队人马真正的头儿。每天的扮演项目,通常都由他出面谐和。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要搁在杨安冬和他那帮老伙计身上,虽说有点夸大其词,但私自里的那股子认真劲还是有的。比方,坚持每天定时排演,约请市淮剧团的导演和省淮剧团的退休演员,作为艺术指导等等。
用杨安冬的话讲,除了唱腔“不来斯”(盐城方言,意为不怎样),老伙计们从服装道具到每个动作,以至是每一个眼神,通通都是依照淮剧规范来演的。要是万一哪天,“老爷”或“侍卫”在扮演中出了岔子,杨安冬还会在周末例会上点名说几句,以此完善下一次扮演。
迈步、呼喊、敲锣、唱戏,假如您说这些看起来轻松简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由于光演员身上穿的古装就够你受的。
“普通衙役身上穿的服装至少重5斤,侍卫身上要多穿一件‘黑剑衣’,全套衣服重7斤,配上道具刀少说有10斤。”扮演队的东家——今古风云传媒公司经理郭宗标说。
这还不算什么,每年扮演最累的时节当属夏天。杨安冬回想说,去年夏天即便室外是39℃,他们也得顶着烈日出门,分别在上午10点钟和下午4点钟各巡演1个半小时。
由于是依照淮剧规范来演的,所以演员们的服装从腰带到领子通通系得紧紧的。而最惨的要属头戴毡帽的衙役,在水街里逛一圈下来,身上的服装脱下来都能挤出汗水。
假如不及时清洗,衣服就会有股难闻的馊味。即使如此,只需室外不下大雨,12名演员依然要依照规则,天天巡街演出。
既然这么辛劳,这些演员为啥还要坚持演下去?对此,杨安冬表示缘由有二:一是为了丰厚暮年生活,二是为了传承盐城非遗。另外,还能够为生活挣些补贴。
实践上,这支古装扮演队始建于2014年8月,现往常已成为盐镇水街每天必不可少的扮演项目。听说,最初的扮演项目有去盐宗祠里敬香、审案等剧情,后来经过不时改进,才逐步将扮演的剧情改为套用淮剧《唐成出访》选段。
往常,水街每逢节假日时的游客逐年增加。为了丰厚景区文化,杨安冬和队友们不得不每天晚上增加一次演出。他们精彩的扮演也取得了游客们的喝彩,并且纷繁围着他们拍照合影,而游客当中还有不少外国人。
郭宗标以为,我们盐城不只有着长久的海盐历史文化,而且有着丰厚的湿地资源,境内滩涂广袤、河湖密布,“东方湿地之都”盛誉已久,魅力共同。盐官巡街古装扮演看似文娱,实则是想经过扮演这张艺术名片让游客记住盐城,从而将盐城优秀的地域文化传承下去。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