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3月23日,梧州市第二届中小学师生粤剧粤曲大赛中学组竞赛闭幕之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度二级演员张福伟连声为竞赛效果叫好。中国曲艺协会会员、国度二级演员、大赛评委罗国樑也动情地表示,在粤剧日渐式微的今天,能看到那么有活力、生机的青少年粤剧扮演,“感到很欣喜、很开心”。
传统粤剧有了校园版本
“我听懂了唱什么,也认出了包公。”市第四中学初一学生邓璇怡笑着说。邓璇怡是中学组大赛的观众,市第十一中学的原创剧目《粤剧脸谱展新姿》让她印象深入。
《粤剧脸谱展新姿》的确让观众耳目一新。“人称铁面包青天,一个八卦描额上,代表夜断阴时日断阳……”现代装扮的少男、少女担任主唱,讲解脸谱学问的唱词用粤曲唱腔娓娓唱来,描红绘绿的大花脸轮番上场为唱词作注,间或夹杂富有表现力的武感动作。粤韵妙、演员俏、动作险,台上霓裳摇曳,台下掌声阵阵。“交融唱、念、做、打各行当,巧妙的扮演方式消减了粤剧的‘年代感’。”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教员、大赛评委谢伟新如是评价该剧。
让青少年听懂粤剧,得让粤剧说“少年话”。创新粤剧扮演方式,给传统戏剧穿上时期“新衣”,渐成校园粤剧粤曲的创作盲目,这从大赛局部节目中看出端倪。长洲区大塘小学创编的参赛剧目《字海趣游》中,“一块块离离合拼出巧思奇思,曾经先哲们省心机,人言是信,土也为地……”伴着粤曲小调《文娱升平》韵律,四名小学生唱出汉字构造的造字妙趣。生动的旋律搭配俏皮的歌词,戏曲、汉字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出粤剧的“校园范”,博得了满堂喝彩。该校艺术教研组组长李娜表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词新编粤曲,学生才干听得懂、唱得出。
传统曲调与文学、现代歌舞等文艺方式搭配,跨界交融让粤剧校园味更浓郁。罗国樑、谢伟新都以为,戏剧是具有很强容纳性的艺术方式。吸收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扮演方式,创作提升传统粤剧的曲调、唱词,无疑是粤剧进校园的“正确翻开方式”。市群艺馆副馆长、大赛评委欧佩琼也指出,美的舞台效果、活的扮演方式易于学生观赏和传习,让传统粤剧与时俱进,利于传统艺术的发扬和传承。
校园粤剧唱出梧州好形象
在市第一中学剧目《白龙关》(下卷)扮演停止时,该校学生陈镜安单膝跪立舞台中央,转动头部甩水发,长辫子转出黑圆圈,全场喝彩连连。扮演完毕后,陈镜安许久不愿卸下浓厚彩妆。他说,学习粤剧演唱、身段固然只要一个月,但粤剧的神韵令人入迷。
传统文化是具有感染力的。大塘小学师生彩排《字海趣游》时,20多名学生主演吸收大批同窗围观、跟唱。事实上,粤剧共同的魅力也有忠实的学生“粉丝”。市第五中学剧目《穆桂英挂帅》主演学生黄栎程身穿蓝色戏服扮演穆桂英,把手中的红缨枪耍得痛快利索,飞旋的红缨枪活像一朵怒放的花儿。小黄学粤剧的功夫下得深,从小学开端便不断跟着专业教师学习,她感言“粤剧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不时吸收我去学习更多”。同样,担任《白龙关》(下卷)主演的一中学生蒙甜甜也有粤剧底子,她习气演出前赏析剧目的故事和人物,为的是在台上把人物演得更传神,把情感表达更到位。
学习粤剧,品赏粤剧,借扮演艺术传达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学习、扮演粤剧对学生的影响,不止是提升了艺术造诣,还在于潜移默化修养道德操行。在本次大赛中,《美德少年赞》《歌唱梧州心欢庆》等节目富有乡土元素,梧州的美景和好人好事故成朗朗上口的唱词,罗国樑为此感到开心。他说,梧州秀美山水、历史人文能够成为粤剧旧曲新编的好素材,希望业内人士创作更多富有梧州特征、合适青少年传唱的新编曲目,补偿局部传统粤剧曲目不契合青少年认知特性的缺陷。
其实,借助传统粤剧共同的艺术方式、文化魅力,引导青少年唱出家乡美、人情美,进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加强民族骄傲感是戏剧艺术人士的希冀,不少戏剧人士正为此不时努力。张福伟说,希望戏剧文化进校园构成机制,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抓出示范学校,以点带面让粤剧好声音传唱校园。他同时倡议,把历届中小学师生粤剧粤曲大赛优秀获奖剧目打形成校园粤剧粤曲精品,争当广西戏剧文化进校园的“领头雁”。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