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嘉峪关:暖心服务打开棚户“心锁”

嘉峪关:暖心服务打开棚户“心锁”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7年04月10日 11:04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甘肃嘉峪关墙体广告发布

甘肃嘉峪关墙体广告发布    “老人家,身体好点没?今天我们来和您签协议来了,离我们住新房又近一步了。”

“真是太费事你们了,还亲身上门给我们签协议。”

“不费事,不费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敲开雄关区绿化街区55栋楼居民周祥寿家的门,棚户区改造工作人员马秀萍三人被热情地迎了进来。

棚户区改造工作正停止得如火如荼,棚户们正在忙着签署征收安顿补偿协议。可70多岁的周祥寿却不能到现场。6年前,周祥寿不幸出了车祸,长期瘫痪在床。依据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签署棚户区改造征收安顿补偿协议必需是房屋产权人和共有人同时在场,亲身签署。思索到老人行动不便,马秀萍和另外两名协议组工作人员就提早预定,亲身上门为老人提供效劳。

给老人念协议的内容,解释相关政策,征求老人对安顿方式的意见,请老人选择安顿方式、签名,然后摁上鲜红的手印,协议签成后,马秀萍和协议组工作人员就又去忙活签署下一个协议了。

马秀萍是雄关区友谊社区工作人员,2015年10月份被雄关区抽调到棚改工作绿化片区从事工作,至今曾经两年多。像这样上棚户家、上医院、上颐养中心为棚户提供效劳,马秀萍和同事们曾经视而不见了。谈起棚改工作,马秀萍深有感触地总结了一句话:挨饿、挨冻、挨骂,赔笑脸,有成就感。

大家都晓得,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个老大难,难在哪?一是没有“包治百病”的政策;二是短少资金;最难的还是大众工作不好做。

依照《嘉峪关市2015-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及配套根底设备建立规划》,我市将应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18个项目10171套棚户区房屋配套根底设备,改善3万多居民的寓居条件。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以至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请求。我市棚户区寓居的大多是年龄偏大、家庭条件差的艰难群体。由于棚户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对取得利益的高希冀,一些房屋在以往的买卖中存在一切人不肯定,有些以至触及房屋继承等涉法涉诉等问题,棚改工作成了人们心中的“老大难”、“硬骨头”。改造时间紧、任务重、规范高,没有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队伍很难打赢这场攻坚仗。

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棚户区改造指导小组,组建了棚户区改造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从市属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项工作组,成立了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党员、居民代表组成的攻坚队,将工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并召开专题培训会,对工作人员停止培训。

棚改,是考验干群关系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征”出调和的惠民环境,“拆”出融洽的干群关系,走出一条坚持大众道路搞拆迁的工作形式,让大众“搬得出、住得进、拆得了”,变“忧居”为“宜居”,是市委、市政府的目的,也是工作办法。一场将政府力气、政策资源、法律手腕、大众参与和社会发动有机分离的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打响。

走家串户,笑脸相迎,耐烦解释,“5+2”、“白+黑”、没有节假日,成了他们的工作状态。马秀萍说的挨饿、挨冻、挨骂,赔笑脸,并非夸大。有些棚户晚上有时间,工作人员就大冬天打着手电筒去做工作;有些棚户在节假日有时间,工作人员就节假日不休息继续工作。有时到下班时间了,还有棚户在等着办业务,工作人员就延迟下班时间。从信访局抽调到棚改指挥部工作的李亮,从事棚改咨询接待工作曾经两年多,今年清明节期间,他仍是一如往常上班,像他这样牺牲节假日上班曾经是常态化了。

棚改工作触及棚户利益问题,由此随同而来的家庭矛盾、社会问题也呈现出来。“我父亲临终前说了,他的房子给我了,没我哥哥的份,我为什么还要做房屋继承公证?”“我大儿子不孝敬,老头的房子就不该有他的份儿!”“我这房子买时就没有房产证,你说该怎样办吧?”“我的房子要住到送终那一天的,不给我百八十万的,我是不会搬的。”“不给我处理店铺问题,我哪也不搬。”……面对一些棚户过高的请求和不懂法律的言行,工作人员极尽耐烦,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一次次登门诲人不倦地讲政策、讲法律,一次次入户脚踏实地做调查,担当起了“政策宣传员、民意征集员、矛盾化解员”的任务。

践行党的大众道路,用暖心效劳翻开棚户的“心锁”,让他们在棚改工作中感遭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暖和,工作人员不断在用行动作诠释。惠民街改造中,一位单亲父亲带着一个上中学的儿子,在小区自建的彩钢房子里生活。两人没有生活来源,父亲因病把原来的房子卖了治疗。自建的彩钢房子属私拉乱建,不在补偿范围内,父子俩又无力购房。拆迁后,两人将面临颠沛流离。工作人员就发起社区居民为父子俩捐款,为他们申请低保、申请廉租房。当父子俩接过廉租房的钥匙时,打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工作人员的暖心效劳得到了棚户的认可,翻开了棚户的“心锁”;一项项协议的签署,一幢幢楼房的建立,让他们觉得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经过棚户区改造,我们居民的寓居环境会极大改善,经过做棚户区改造工作,我们和居民的关系愈加亲密了,有些老人生活中遇见什么事,连本人子女的劝说都听不进去,就来找我们工作人员,听听我们的意见倡议,这是置信我们啊。”绿化社区党委书记姚建华谈起棚改工作,直言本人很有骄傲感和取得感。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