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墙体广告 《人民的名义》火了编剧、导演、一众演员,投资方、制造播出机构也博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歉收。仔细的观众或许会问,那些平常在影视市场一掷万金的资本大鳄,为何却与这场盛宴失之交臂?这部十年难遇的热剧为何花落湖南卫视,让人们印象中一家主打青春牌的卫视平台,如此文雅地用一部正剧勾了人心?
跟跌宕起伏的剧情一样,这部电视剧“找投资的故事”也称得上是一段传奇。据报道,《人民的名义》预算一个亿,但直到开拍前,仍有2000万的缺口,以致于导演李路都准备将别墅抵押进来。其实,这期间也有不少机构投资者登门造访,但他们或担忧反腐题材太敏感,有太多不可预知的要素,担忧投资打了水漂;或由于制造方无法满足文娱的套路,做不到“三分钟有一个剧情爆点,情节停止到某处有演员耍宝”。几个月的接洽,竟没有一家肯在投资协议上签字。最终,这部剧的投资方,都是范围较小的民营影视公司,有的以至是第一次“试水”电视剧。
一个亿的投资,关于那些实力雄厚的投资方只是“小菜一碟”,但是,这些投资者无法跳出“抢手IP+小鲜肉”的投资思想,最终将一桌丰富的饭菜拱手让给了其他竞争者。事实上,《人民的名义》适时呈现,给急功近利的市场送出了经典的反证:影视产品大不同于普通商品,用大数据剖析、商业模型来计算投入产出并不科学,投资最不能疏忽的是作品自身的质量和内涵价值。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有人这样形容眼下的电视剧行业。一方面,资本大举进入带来很多时机;另一方面,热钱的涌入令行业急躁之风越吹越盛。不少资本投资影视都是快餐形式,不愿意花时间打磨剧本,更不愿意拉长拍摄周期增加本钱,急于变现的心态使创作过程粗制滥造。
但是,“烂片”能够自得于一时,不能自得于一世。《人民的名义》大热,而各种“雷剧”渐衰,是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的结果。
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最大赢家莫过于湖南卫视。慧眼识珠的目光和对严肃文艺作品的看重,让湖南卫视独占花魁。有媒体透露,在该剧的拍摄过程中,先后有四五家电视台去剧组探过班,不过题材的敏理性让他们望而却步,只要湖南卫视在2016年5月签下了购剧协议。而当时,该剧尚未杀青。
据守主流价值,敢为天下先,敏感于时期风气的变化并顺势而为,不断是湖南卫视的制胜法宝。这一次,又恰逢其时地表现在《人民的名义》上。
当前,十八大以来反腐等严重行动,不只打压了糜烂态势,同时重塑了世道人心,改动了社会风向。这种变化表现在“看剧”上,观众对脱离理想的穿越剧、玄幻剧、各类“神剧”的日益审美疲倦,转而寻求契合时期大势、接地气贴人心的作品。谁率先看到这一点,谁就能博得先手。
假如说,过去是某些“IP改编”“鲜肉当道”“比拼颜值”的电视剧屡掀收视浪潮,那么《人民的名义》的“爆款”“走红”,让电视剧行业又一次迎来拐点。能够意料的是,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火爆,将来会呈现一个理想主义的小高潮。如何顺应这一潮流,同时又躲避同质化、一窝蜂的圈套,加速质量晋级,是摆在影视制造和播出机构面前的一道课题。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