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墙体广告 据安徽商报音讯,在和县石杨镇一处山坳里,有一株超越400年的朴树,这棵树并不只仅是高龄古木那么简单,在当地村民眼里,这是一棵神奇的“气候树”,他们凭仗树木发芽的早晚与盛衰来揣测当年的雨水多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位退休老教授,从1979年开端,每年4月27日都会来这里记载观测,至今已近四十年。
解放前村民用古树预测雨水
15日,记者来到石杨镇高滕村,见到了这棵枝干虬劲的古树。大树主干高约3—4米,向西北侧倾斜,主干上分出四大主枝向周围伸展,并分出无数枝杈。整个树冠遮天蔽日,面积有数百平米。
一名年长的村民通知记者,这棵树曾生长在土地庙前,曾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往常土地庙曾经不复存在,但是古树却还在生长。村里人都晓得这棵树能预测当年雨水,据引见,该村用古树预测旱涝始于上世纪30年代。
1934年春末夏初,古树迟迟不发芽,村民们都以为古树枯死,惊惶不已。端午节后,古树开端发芽开花,又现活力,但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当时村子里有一位滕姓书生,他自小爱记笔记,包括了村前古树、天气气候、农事年景等内容,当年的旱灾惹起了滕书生的留意,他翻查笔记,分离老人们的经历,总结出:古树迟迟不发芽,主旱;发芽早且齐,主涝;假如发芽有先后并比拟正常,当年雨水适合。听说滕书生曾经胜利预测1954年大水,他逝世后,村民们依据他的传授也能预测夏秋水势,可惜年代推移,这位书生的观测笔记曾经散落无存。
退休教授坚持观测近四十年
记者从和县气候局理解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一位曾经退休的蒋昌华教授,数十年来每年都会来到这里观测记载这棵古树的生长状况,当日本报记者也电话采访了这位蒋教授。
据蒋教授引见,他于1970年由南京气候学院毕业,分配在和县气候局工作。 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域遭遇大旱。他在秋季灾后调查时理解到,当时的高滕消费大队社员大众由于这棵古树春天未发芽,揣测当年有大旱,固然当时水塘水库里还有不少存水,但是村民还是冒着风险调整播种方案,将水稻田改种芝麻等抗旱作物,全队当年多收芝麻1500多公斤。这个信息使蒋昌华非常惊奇,他当即深化该村,和村民座谈十几次,理解古树测旱详情。在当时蒋教授的走访中,村民们还能分明地回想出1954、1962、1969三个涝年,古树发芽又早又多的情况。
从1979年开端,每年的4月27日,蒋昌华都会来到这里观测这棵古树的生长发芽状况,固然之后他调离了和县气候局,但是近四十年来,不管风雨,从未连续过。他通知记者,这棵朴树的生长情况与当年汛期降水确实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用他的话说,十有八准。蒋教授通知记者,“去年我来到这里,发现古树发芽划一繁茂,当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确发作了洪涝灾祸。”他也遗憾地通知记者,1997年没有预测出当年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同时古朴树生长和气候之间终究能否存有联络,他也未能解答。
采访中,蒋昌华教授表示本人年事已高,倡议当地气候部门能继续做好古树的观测记载工作。和县气候局也表示会认真做好对这棵“气候树”的观测。
400余年古树亟待维护
记者实地看望发现,这棵古树不只存在枝枯槁萎的状况,而且一根向东伸展的主枝由于体积庞大,曾经倾斜严重,简直爬行在空中,当地相关部门用两个砖砌的水泥柱和两根钢管支撑着枝干,避免继续倾斜。今年4月,省林科院园林花卉所所长胡一民等树木维护专家也曾来到现场对这棵古木停止“会诊”。
胡一民所长通知记者,经过现场勘察,这棵古树为朴树,树龄约有400余年,树干中空心腐,大枝向东倾斜严重,西侧通风不良,四大刚性支撑变形,大枝部分呈现腐朽空泛,北侧根部排水严重受阻,上部生长衰弱,树干上局部中小枝条枯死较多,亟待采取抢救性维护和复壮措施。胡一民所长给出了多条维护倡议,包括对古树四周的环境停止管理,增加通风光照,做好排水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修补主干的空泛,并对倾斜的大枝重新做好支撑。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