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年代前列,敢闯敢干的钱塘江子民,在大家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为了进一步擦亮钱塘江这块金字招牌,本年6月初,具有“钱塘江岸金江干”美誉的江干区盛大举办首届钱塘江文化节,主办方江干区委、江干区人民政府面向全球揭露搜集钱塘江文化节吉祥物——“弄潮儿”。
迄今为止,现已收到来自各地一百多份参赛著作。咱们惊喜地看到,每一幅著作背面,都有着作者关于什么是“弄潮儿精力”的深深思考。跟着咱们来看有些精彩著作。
“戏水少年”:从史料和国画中罗致构思
“舟人渔子潮涛触浪,谓之弄潮”,远在西安的丁琳玲,引用了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诗句,来阐释她关于钱塘江“弄潮儿”的遐想,“我想,应该是一个朝夕与潮水斡旋的水手、或是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吧。”
丁琳玲著作
丁琳玲来自广西,现在是西安修建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转发的征稿启事,觉得是一个很盛大很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就想试一试”,她说。学习修建的她,自小喜欢画画,漫画是日子中的一大喜好。
关于征稿主题“弄潮儿精力”,她早有耳闻,看到新闻中报导的“阴历八月十五,英勇的当地人去溯涛触浪”,觉得十分震慑。但为了取得更为切当的内在,她在图书馆整整泡了两个星期,广泛地从前史卷宗、古诗词、国画中罗致构思,笼统出所需求的人物形象、着装、配饰等元素。简直每一个细节,都有涵义。
丁琳玲创造过程中参阅的国画之一
比方,弄潮儿手中的彩色伞,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四《观潮》:“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吝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在她看来,这说的是一种“不依赖别人、勇于冒险、等待着潮水冲出海门”的杭州人,十分契合“弄潮儿”的精力,因此,特意给形象手中加了一把伞。
“我以为一个吉祥物不能仅仅美观即可,他背面需求对应的前史厚度和哲学思想支持”,丁琳玲说。
“互联网之子”:走在年代最前沿的弄潮儿
廖银俊笔下的“弄潮儿”形象,有着一个独出机杼的亮点:在他广大的衣服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互联网符号:无线网络、电子邮件、蓝牙符号……不错,这是一位“互联网之子”。
廖银俊著作
“我去看过钱塘江大潮”,这位家住杭州的插画师说,“一开始在远处显得很小,但到跟前的时分只见潮水滚滚而来,气势无穷、十分震慑。”
正因为这样的直观阅历,廖银俊在规划“弄潮儿”形象时,构思不断,只用了一个小时,便完成了主体形象的创造。
但是关于这个形象背面的涵义,他想了好多天。之所以用“互联网”这个意象,他解说,有两层意思,:一是比喻互联网体量无穷,就好像滚滚而来的钱塘潮,是无穷的信息源。第二层意思,当然是因为杭州是“互联网之都”了,这座走在信息科技最前沿的城市,各种立异构思源源不绝,更是孕育了一批勇于拼搏、引领风潮的”当代弄潮儿”。
“对我来说,从弄潮儿精力联想到互联网精力,是件很天然的事”,这位九零后插画师说道。
“小浪花”:信任典范和生长的力气
在本次征稿中,“水花”是一个不少参赛者都不谋而合想到的形象。左庆的构思的特别之处在于,她对笔下“小浪花”的“生平故事”进行了丰厚的联想,突出了“生长”这一主题。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