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设市20年,眉山的变化能够用“一日千里”来形容,除了不时增长的GDP数据和财政收入,生态文化建立不时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城市生活带来了宏大改动。
1997年8月26日,眉山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随同着变革开放波涛壮阔的开展史,眉山人自强不息,艰辛斗争,开端白纸作画,书写着本人的“建城史”。建区设市以来,从地委、行署到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开展不动摇,强力推进生态文化建立,让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市第三次党代会将“环境兴市”作为四大开展战略之一,鼎力推进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强力施行“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眉山城市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眉山城市内涵得到极大丰厚。
生态之城,宜居宜游,眉山美丽生态画卷正圆满呈现。
坚持绿色开展 推进“环境兴市”
走进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映入视线的是古树、古桥、古道……依托赏花、采摘、古村落等特征资源,以“农户+协作社+企业”的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展开乡村旅游运营,让幸福古村走上了“民宿+度假”的开展新路。
“我家4间客房一年能收租4000多元,且每年递增,旺季的时分忙得连果园都没时间打理。”协作社成员之一、“龚家院子”运营者黄慧斌说,“除了这些,年底还有分红。”
“结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强生态维护,以建立国度乡村公园为统揽,推进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全域产业化,让整个丹棱成为一个乡村公园。”该县相关担任人引见。
这只是眉山市坚持绿色开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关于建立生态文化、推进绿色开展的战略部署,深化推进“环境兴市”战略,我市在生态文化建立与绿色开展理论中坚持绿色开展、民生为本、规划引领、全民绿化、文绿相融“五大理念”,着力建立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调和开展的美丽眉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坚持绿色开展理念,站在推进构成人与自然调和开展新格局的战略高度,将建立“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进步环境承载力和开展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写进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斗争目的。”眉山市坚持民生为本理念,相继打造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滨江公园等一大批精品生态工程,为广阔市民提供了休闲、赏景、健身的好去处,加强了大众的绿色取得感和生活温馨感。同时,经过举行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和首届眉山樱花节等生态打底、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百姓受益的全民盛会,不只为大众提供了生态福利和普惠空间,也用代表“虚心文雅、高风亮节”的竹和意味“幸福、浪漫、好运”的樱花提升全市绿化品位,满足了人民大众的价值预期。
“锐始者必图其终,胜利者先计于始。”眉山市坚持规划引领理念,注重增强对城乡绿化特别是城市绿化的空间平面性、平面谐和性、风貌整体性、特征显著性等方面的规划,精心编制了大东坡湿地规划、眉山国度森林城市建立规划、大范围绿化全川眉山行动规划、眉山市“十三五”生态建立规划等多项绿化规划,绘就了全市生态文化建立的雄伟蓝图,确保了“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文化建立持续、稳定、深化展开。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眉山市坚持全民绿化理念,一直努力于引导和带动广阔大众参与以心中播绿、大地植绿为主要内容的眉山绿化理论,力图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城乡绿化热潮。同时,全市党政部门率先示范,纷繁前往联络村义务建绿、送绿,纵深推进了全民绿化的蓬勃展开。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眉山市坚持文绿相融理念,在绿化建立中注重彰显文化传承与人文情怀,将东坡文化、短命文化、忠孝文化、竹文化等地域特征文化的精华凝练成全市生态文化建立的品位基因,新建了“寿乡水岸·四面八方”湿地公园多个人文景观复兴相融的生态工程,维护并打造了望得见“乡愁”的丹棱幸福古村,构成了鲜明的生态文化建立特征。
推进“三大工程” 厚植生态底色
“每一次回来,家乡都会带给我各种惊喜。”8月19日晚,在福建工作的80后眉山姑娘张倩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观看音乐水舞喷泉扮演,不时跟同伴分享着内心深处的喜悦。
湿地公园斜对面,每天黄昏在苏辙公园漫步的市民纷至沓来。退休老人李红霞谈及城市变化慨叹颇多,“以前眉山城里简直没有公园,往常走出家门就是公园,在公园里散漫步,心情和身体都很酣畅。”
近年来,眉山一直坚持“自然、生态、人文”理念打造“绿水青山”,以“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为抓手建立质量眉山,效果显著。
建立“绿海明珠”,施行“四大工程”:“绿带工程”,建立多色谱林业景观带、沿江沿湖水岸景观带,建立岷江水上绿色走廊和库区环湖绿化景观。“绿肺工程”,建立环城森林生态屏障、园林公园、休闲广场、特征生态街景、城市干道绿化景观带、绿色示范小区。“拥翠工程”,在全市集镇建公共绿地,初步构成“集镇联袂拥翠绿、拱卫绿海大明畔”的格局。“百村绿色家园工程”,建立“绿色家园”。
打造“千湖之城”,施行“四大工程”:“‘一江两堰四湖’建立工程”,完成“城在湖中、湖在城中”。“中心河流管理工程”,对境内思蒙河、醴泉河等6条小流域展开全面管理。“病险水库和山坪塘整治工程”。“引水工程”,充沛应用全市中小河流、水库、山坪塘,完成引水入城、引水入镇、引水入村、引水入园。
建立“百园之市”。经过对眉山市域、中心城区、各县城、乡镇中具有一定级别和范围的旅游景区公园、农业休闲观光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等停止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树立平安、宜人的公园绿地系统,提升眉山城镇形象和品位,丰厚人民大众健身、休闲、文娱生活。
以耗费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曾经成为过去,建区设市20年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开展形式成为眉山完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最佳方式。
经过“三大工程”建立,全市新增公共绿地40万余亩,森林掩盖率到达48.61%,超越全国均匀程度20多个百分点;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10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比是全国的3倍多;公园总数到达118个,完成城市建成区公园效劳范围全掩盖。我市胜利创立国度园林城市、国度节约集约应用疆土资源示范市、省级环境维护模范城市、省级环境漂亮示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洪雅县获首届“中国生态文化奖”。
建立生态文化 共享美丽眉山
建立生态文化,眉山用20年浓墨重彩——
20年来,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立的脚步从未停歇,城市绿化掩盖面积、绿空中积、公园绿空中积不时增长;20年来,守住蓝天碧水,建好绿色家园,抓源头、重整治、建制度,完成了经济开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20年来,努力开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时做好污染管理、节能降耗的“减法”和做优生态修复、环境设备的“加法”。
特别是近年来,眉山市抢抓历史机遇,经过三大生态惠民工程助推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一直坚持统筹部署、高位推进、党政带头、全民参与,谱写了一篇篇绿色开展华章。
城乡绿化程度显著进步。全市在“三大工程”建立中,注重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初步构成“以绿为基,以水为脉,以景为韵,以文为魂”的城乡绿化风貌,促进了城乡绿化程度的显著进步。
市民生态认识明显加强。全市鼎力增强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在市内各级媒体开拓了“三大工程”宣传专版、专栏,并积极打造“绿色阳台”“绿色基地”“绿色小区”“绿色庭院”“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等全民绿化载体,为市民提供丰厚的绿化参与渠道。
百姓幸福指数直线提升。大型综合性公园的陆续建成投用,为广阔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加强了大众的绿色取得感和生活温馨感。同时,全市充沛分离产业开展施行生态建立,在筑牢美丽眉山生态本底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完成了生态、经济、社会“三效合一”。
城市生态品牌声名远扬。经过“三大工程”建立,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岷东新区樱花博览园、东坡区白马镇龚村、丹棱县幸福古村、青神县国际竹艺城、玉屏山森林康养、七里坪抗衰老养生等一大批生态项目已逐步成为省内外游客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与安康养生的首选目的地,每年都吸收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极大地提升了眉山的城市形象。同时,眉山市在省级及以上会议中屡次交流全市城乡绿化先进经历,博得了上级指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全球著名智库米尔肯研讨院2016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排位,眉山位居全国三线城市第八、四川第一。
《眉山市“十三五”生态建立规划》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维护自然的生态文化理念,把生态建立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我们坚决走消费开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的文化开展道路,全力转变消费方式,引进优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完成绿色开展,坚持“环境兴市”不动摇,努力建成生态文化先行区,让眉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全市人民共享美丽眉山。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