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墙体广告 “文化连着你我他,新风吹拂千万家。”全市文化创立既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也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和环境。能够说,关于文化城市创立工作,马鞍山每一个人都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深入的感受。多年来,市政工人维护好每一条道路,环卫工人保洁好每一处环境,意愿者到生活小区清算卫生死角,小学生到公园广场捡拾白色渣滓,驾驶人行车礼让斑马线,普通市民房前屋后清算卫生……全市人民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其中。由于如此,我们的环境好了,我们的城市美了,我们的老百姓更舒心了!
“人人都是文化城市创立参与者,个个都是文化城市创立主力军。”不只老马鞍山人积极投入文化创立,并享用着文化创立带来的丰盛成果,新马鞍山人也积极参与文化创立,在他们看来,这里也是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土,理应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文化创立尽一份力气!
参与创立,我感到快乐和荣耀
采秣路正在改造之中,9 月14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施工现场采访,发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忙个不停,一会儿翻开施工图纸指指看看,一会儿交代工人要标准平安作业,一会儿又让现场管理人员要保证文化施工……经探听,他的名字叫何新舟,今年只要26 岁。他的年岁固然不大,却曾经是一家建筑企业的老总,采秣路的改造工程就由他的公司担任施工。
据何新舟引见,他们改造的范围是湖东路至康乐路的采秣路路段,以及雨山路至采秣路的安居路路段。此次维修正造采秣路路段全长有740 多米,安居路路段全长有260 多米,主要是拓宽快车道并将水泥路面改建成白加黑沥青路面,以及人行道改建和下水管网改造等。何新舟说,这次采秣路和安居路维修正造工程,是花山区市政部门以文化创立为契机而施行的一项民生工程,其目的是为周边市民营造一个平安的出行环境。
说起全市文化创立,何新舟是有板有眼,原来小伙子就是土生土长的马鞍山人。何新舟通知记者,他2012 年走出校门就跟着岳父从事市政工程建立,如今岳父转到幕后把担子交给了他。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他深入地感遭到,市政工程特别是道路建立关乎每一个人,也关乎一个文化城市的形象。因而,在每一个项目建立中,他不只注重依照工程时序施工和质量规范施工,而且非常注重文化施工和平安作业,既是对本人和工程担任,也是为文化创立增光添彩。
何新舟引见说,他在学生时期就参与文化创立了,虽然只是在公园里捡捡烟头、在广场上拾拾渣滓等一些小事,可每一次遭到教师褒扬或父母夸奖时,心里就甜丝丝的。
“马鞍山是我的家,参与创立责无旁贷。我参与创立,也享用创立成果,我感到快乐和荣耀。”说完这句话,何新舟又赶忙赶到别的工地忙去了。
参与创立,扫马路也没懊悔过
“阿姨,阿姨,您好!”不知是记者的喊声低了,还是被那沙沙的扫地声盖住了。9 月7 日上午,记者在湖东南路东段见到了正在埋头打扫路面的高玉芳,她是花山环卫洁美保洁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
十多年前,她决然选择了清洁工人作为本人的职业,而且从没懊悔过。扫马路工作艰辛而又单调,既要经得起节假日忙碌劳累的考验,又要耐得住起早贪黑的苦处,很多环卫工人因忍耐不了环卫工作社会位置比拟低、工作脏苦累、工资少这一现状,纷繁“跳槽”离队。但是高玉芳却坚持了下来,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环卫工作难免会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冤枉。令她难以遗忘的是,刚扫马路那年,有一天,她在打扫作业时,临街施工地的民工把生活渣滓倒在已打扫洁净的街道上,她上前好言相劝,不要乱倒渣滓、污染环境卫生,却遭到民工的辱骂。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但单位指导、同事及时的关怀、协助、支持,并用“脏了我一人,干净千万家”的行业肉体教育她,使她对本人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环卫工作固然脏苦累,却与大众身体安康息息相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固然这工作苦累,但却能给他人带来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为我市创立全国文化城市作奉献。就这样,她再一次鼓足干劲,何乐不为地当上了一名名不虚传的“城市美容师”,从此,便与街道打扫、渣滓清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晚霞微泛的拂晓到夕晖尽染的黄昏;从细雨绵绵的春天到雪花飘舞的隆冬,马路上都留下了这位环卫女工挥舞扫把的身影,她夏顶烈日酷暑,冬战三九严寒,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普通孕育着活力,平凡孕育着巨大,环卫工作是平凡的工作,更是荣耀的工作,在金钱物质横流的今天,马路上的她是这个繁华都市中最靓丽的一道景色,也是这个时期最美丽的人,正是她和她的同事们的勤劳劳动,才使诗城的天空更蓝、大地更绿、空气更清爽……文化创立,每一位市民都应尽责陈海芬、汤同兰、邹春兰三位女士都是阌家山社区的普通市民,皆退休多年,属于地道的“ 老马鞍山人”。近日,记者在阌家山社区兰馨佳苑小区见到她们时,她们三人正在巡查并拾捡废纸、树叶等路边渣滓。五六年前,她们三姐妹组成了社区安全意愿效劳组,坚持为社区居民义务效劳。多年来,她们不断站在文化创立的前沿,亲身阅历了屡次创立活动。
陈海芬通知记者,当初她们三人主要是应用闲暇时间对社区下辖的几个居民小区停止义务巡查,为大家看门望锁,守护小区平安。在近年来的文化创立活动中,她们义务效劳的内容不时扩展,环境保洁、绿化带维护、车辆有序停放、照顾孤寡老人等都成了她们的效劳项目。她们把全社区的居民小辨别成东、西两片,每天上午在西片停止义务效劳,下午就到东片为居民们效劳。只需看到小区里有渣滓,她们就随手用夹子捡起来,放进路边的渣滓桶里;看到绿化带有人在毁绿种菜或有人违章搭建,她们就上前遏止,并向上反映;看到电动车、小汽车乱停乱放,就设法找到车主,请求有序停放,共同维护好家园环境次序。
汤同兰说,在这次文化创立中,她们做的最多的是为单车找“ 家”。一些居民将大街上的单车骑到小区里,就随手丢放在路边及绿化带上,以至倒了也不扶,致使有些小区里单车丢得四处都是,横七竖八,影响小区容貌和文化。她们每见到这种情形,便将单车推到该停放的中央摆好,车辆多了还得注重摆放划一。
邹春兰通知记者,最近,她们在花果山小区发现一名80 多岁的老太太迷路找不到家。这位老太太是外地人,刚来女儿家没几天,她一个人出来漫步迷了路,不时在左近几个小区转悠,非常焦急,但说不出女儿家住哪个小区,只晓得女儿女婿的名字。为此,她们立刻与110 获得联络,并经过110 为老人找到了家。邹春兰说:“文化创立是大家的事,每一位普通市民都应为创立尽一份义务才是。”
人人参与,处处呈现文化气候
9 月4 日,记者走进了城乡分离部的慈湖高新区林里社区,采访了不断奔走在创立一线的53 岁的村妇联主席鲁庭兰。她从1991 年到村里工作,已近27 个年头。谈到创立文化城市的感受,她说:“过去这里每家房前屋后四处杂草、棍棒、猪圈、旱厕遍及,非常杂乱;乡村道路是雨天一身泥水,晴天一身灰,臭水横流,各种渣滓乱扔乱放,是真正的脏乱差。自从全市展开创立全国文化城市活动以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发作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文化创立活动展开以来,村里摸排整治重点,村两委、村部全员从5 月份开端放弃每周休息日,高温时早6 点钟就到整治点,清算各种陈年渣滓1900 多吨,疏浚下水渠道2100 多米,撤除旱厕937 座,营造绿化带、绿地4900 多平方米。经过10 多年持之以恒努力,创立已不得人心,每个人都能领会到创立带来的益处,村民们也从起初的不了解,到后来积极参与配合。特别是今年,高新区与社区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分离美丽乡村建立,全域环境整治等活动,文化创立又上了新台阶。如今林里社区空气清爽,人人心情酣畅,出入便当,渣滓进桶,杂物有序堆放,五彩的文化墙,处处呈现文化气候。
记者又来到慈湖高新区太来社区,见到一位在创立文化城市活动中连续斗争10 多年的老村民代表,太来社区第四村民组长,63 岁的邓国胜。得知记者的来意后,邓国胜的话匣子就翻开了。早在2005年创立文化城市的活动中,他就有幸成为全市首家慈湖乡环卫保洁大队的一名保洁员,与4 名保洁员担任4 个片、600 多户、两条村主干道、十多条村庄自然路的渣滓清运与保洁任务。太来社区是有名的蔬菜村,具有旱厕多、渣滓多、沟渠水塘多等特性,菜农对改造旱厕有抵触。在社区党总支的率领下,社区和村民组党员干部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压服发动工作,经过4个月的苦干,投入几十万元,旱厕改造根本完成,如今村庄路口已新建了9 座公厕。当问及在创立中的累和苦,以至受冤枉时有过怨言没? 老邓说:“ 我虽不是党员,但是村民的代表,党总支带头,我们紧跟上。固然吃苦流汗,但只需能让村民们有个称心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享用文化创立的成果,我们苦点累点也值得。”
定居马鞍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生活在马鞍山,不管是本地的老马鞍山人还是刚来没几年的新马鞍山人,都有发自心底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自于安定平和的社会环境和稳定便利的生活环境。“我来马鞍山打工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过去的十年里,马鞍山这座城市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和暖和,能选择在马鞍山生活定居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今年35 岁的刘恩宇来自安徽亳州,10 年前随表兄来到马鞍山打工,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往常他已是马鞍山一家婚庆公司的司仪,均匀每年掌管的婚礼就有150 场次,年收入近18 万元。
2012 年,刘恩宇自费到南京学习婚礼筹划和婚庆司仪,学习完毕拿到证书之后,他并没有思索留在南京,而是选择继续回到马鞍山。“其实留在南京会有很好的开展空间,但毕竟在马鞍山工作生活好几年了,曾经习气了这个城市,方方面面也都不错。”
在马鞍山生活的10 年里,刘恩宇曾经能100%听懂马鞍山话,以至还能说上几句地道的马鞍山本中央言。由于在婚庆公司工作缘故,跟人打交道的时机很多,起初性格内向的他往常已变得非常开朗。“我如今反而更喜欢跟各种人打交道了,其实这也是融入一个城市必需要阅历的。”刘恩宇通知记者,他的父母至今仍在老家种地,起初并不同意儿子在马鞍山落户安家,而是更希望他能回老家。“不同意归不同意,他们还是能了解我的,在马鞍山更利于未来开展吧。”刘恩宇笑着说。
2013 年,刘恩宇在马鞍山城东购置了一套110 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住房,去年6 月15 日,他如愿拿到了《马鞍山市户口准迁证》,终年流浪在外的他终于在马鞍山具有了属于本人的“暖和港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马鞍山人。“马鞍山这座城市很洁净,生活也很便当,能够这么形容马鞍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暂住变常住,每一个踏进马鞍山这片热土的外来者,心中都怀着一个美妙的梦。往常,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在马鞍山安家落户,把马鞍山当成本人第二个故土。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