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墙体广告 9月25日上午,马鞍山市文旅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文旅工作状况。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刚强指导下,市文旅委紧紧盘绕“文化强市”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战略目的,变革创新,狠抓落实,文旅工作获得新效果,我市先后荣获首批国度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示范区、全国公共文化效劳规范化试点地域、中国诗歌之城等称号。
一、文旅定位日益凸显
五年来,马鞍山市对旅游产业开展定位愈加明晰,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位置日益凸显。2013年,提出了“政府主导、项目为先、产业交融、品牌塑造、文化提升、休闲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展战略。2014年,将“文旅交融”与“工业倍增、生态立市”并列为城市开展三大战略。2015年,确立了建生长三角地域运动休闲安康中心的产业开展总体定位和“二带四片区”的产业开展总体规划。2016年市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文化强市为三大强市之一,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交融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2017年9月6日,印发《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肯定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域消费总值的比重进步到7%以上。
二、政策措施日益完善
五年来,马鞍山市为文旅开展谋定全局,含金量政策密集出台,制定了《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十三五”开展规划纲要》、《马鞍山市文化强市建立行动方案》、《马鞍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展行动方案(2014-2017)》、《关于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立“五个一批”行动方案施行计划》、《采石矶景区创立5A旅游景区景观提升规划》、《关于促进旅游业变革开展的施行意见》、《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公布施行了首部中央实体法《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我市文化旅游业开展明白了道路图、时间表和义务状。
三、体制变革稳步推进
五年来,马鞍山市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变革,推进文旅变革迈出新步伐。2015年,整合原市文化委员会和原市旅游局职能,组建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设立旅游质检所和旅游巡回法庭,组建市文旅集团。变革采石景色区管理体制,成立采石景色区管委会。在市文图博成立了理事会制度,为公众参与文图博的管理和运转提供了渠道。成立了市文化旅游业变革开展指导小组,每年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工作要点,明白目的任务,全力推进文旅业开展。
四、项目建立获得效果
五年来,马鞍山市先后施行项目建立年、项目提速年,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开展。全市共建成文旅项目近40个,累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含山县完成了伍子胥古道、凌家滩大遗址公园一期、运漕古镇文化创意园、国华休闲农业观光园、太湖山景区晋级改造、老鹅汤美食村、含眉茶博园等项目的建立。和县完成了鸡笼山—半月湖的晋级改造、王店乡村旅游示范村、香泉湖景色区、祥云涧旅游度假村、启迪乔波室内滑雪场等项目。当涂县完成了安定府文化园、李白草堂、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晋级改造、诗城人家景区、波罗尼亚错视觉主题公园、台湾花博园、饮马湖研学基地等项目。花山区完成濮塘森林公园、钢铁营帐、单车公园、花海、亲子乐园、濮塘旅游特征小镇以及“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等项目。雨山区完成了滨江湿地公园、采石古镇、洪滨丝画园、滨江游乐园、长江旅游码头、艺谷文化创意街区、古床博物馆等项目。博望区完成了鹤飞园艺生态园、双尹旅游示范村、智峰生态园等。施行乡村旅游扶贫,推进“八个一”工程,乡村旅游扶贫获得实效。五年来,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3%,电影总票房2余亿元。
五、设备网络更为完备
5年来,马鞍山市持续推进文旅惠民,完善文旅公共效劳体系。先后投入资金30多亿元,建成规范标准、设备一流的市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会展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完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备全掩盖,有图书馆8个(其中国度一级馆2个),文化馆7个(其中国度一级馆6个)。35个乡镇和12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90%以上的站舍面积到达500㎡以上(国度规范为300㎡)。村(社区)文化设备全域掩盖,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517个。全市共完成517个农家书屋工程建立任务,完成了一切行政村全掩盖。打造了“书香之家”国度2个、省级 36个。我市现有不可挪动文物581处,其中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19处,市保单位85处,县保单位52处。具有在建的国度考古遗址公园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1座,安徽省千年古镇5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名村3个。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留念馆12家(国有10家,民办2家)。非遗项目国度级2项、省级以上16项、市级以上55项、县级以上115项。全市已有5家4A景区、23家3A景区、1个2A景区。具有旅游小镇1家,优秀旅游乡镇9家,省级旅游示范村11家,星级农家乐119家,50余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宾馆饭店1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6家,游览社及分社70家,其中出境资质游览社4家。全市现正常运营的城市数字影院17家,放映厅94个,银幕总数94块,座位总数13510个。
六、效劳效能提升明显
五年来,马鞍山市坚持大众唱主角,繁荣开展大众文化,中国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大众文化活动、周末大舞台、马鞍山音乐节、李白户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等大众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展。据统计,五年来,举行大众文艺活动5000余场次,创办展览2000余个,放映电影30万余场,观影人次756余万。五年来,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人次年均增长7%,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1%,充沛满足了不同层次大众肉体文化需求。
七、精品创作结满硕果
五年来,马鞍山市力推原创文化产品,鼎力繁荣艺术创作。原创黄梅戏《凤栖巷》、《千字缘》、《凤鸣宏村》、《太白醉》,音乐剧《天使在身边》,儿童剧《牛背上的歌》获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大型原创黄梅戏《太白醉》、《凤鸣宏村》亮相京城,应邀参与由国度大剧院举行的黄梅戏艺术周展演活动。黄梅小戏《桃花谣》入选2016年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方案项目。黄梅戏《太白醉》、《媳妇竞选村长》,民族舞剧《李白》分别入选2016、2017国度艺术基金赞助项目。纪录片《丝路仙踪 ——李白与碎叶城》入选2017年国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项目储藏库。儿童剧《青蛙王子》、《狐狸孵蛋》入围2016中国儿童剧票房十强。《情与债》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取得省十大影视剧精品项目,八、效劳规范更为标准
五年来,马鞍山市坚持精密效劳,推停止业规范化建立,先后出台了《马鞍山市根本公共文化效劳施行规范(2015-2017年)》、《关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立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效劳晋级版的施行意见》、《马鞍山市根本公共文化效劳规范化建立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效劳中心建立的施行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气购置公共文化效劳的施行意见》、《马鞍山市全民阅读名城建立施行意见》等标准性文件,构筑了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效劳规范体系。
九、数字文旅精彩纷呈
五年来,马鞍山市不时推进文旅信息化建立,确保文旅建立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全国率先建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体验馆。探究公共数字文化驿站建立,建成了23个数字文化驿站,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数字文化效劳。打通PC、手机、触摸屏、电视等4个通道,构建全方位、一站式的公共文化资讯中心、体验中心和效劳中心。在全国首创“文旅生活”电视频道,拓展了数字文化传播新渠道。全市共有8家景区视频监控接入省和国度旅游产业监测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任务。全市50%以上的4A景区完成WIFI掩盖。E自驾聪慧旅游平台顺利推进。建成文化旅游公共效劳、文旅马鞍山等数字平台。推行旅游一卡通,完成“一卡在手,玩转马鞍山”。建立市文旅委机关、文图博、旅游质检网等网站。开通马鞍山聪慧文旅、今日诗城、文旅执法微信号,2016年,聪慧文旅微信号被省旅游局评为十佳微信之一。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