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墙体广告 “它将推翻一个产业,如今盛行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将来或许将消逝。”悄悄晃入手中玻璃瓶里的白色粉末,尚赛光电85后开创人穆广园说。
4月24日,孵化尚赛光电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讨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文娟说:“这个粉末是屏幕的关键资料,以前找韩国进口。如今反过来了,光电工研院自主研发的产品,卖到韩国等国外的企业了。”
高质量开展是一次新赶考,也是一场淘汰赛。抓住了机遇就会出彩,错失了机遇就会出局。新旧动能转换,这是一个必需逾越的关口。今年以来武汉狠抓“万千百工程”,坚持创新驱动,供应侧构造性变革在持续深化,新旧动能在顺利转换。
以1.34万亿元总量跻身全国同类城市第八的武汉,正阔步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进化为一座新风口城市。
瞄准中心技术 改写“缺芯少屏”历史 构建新动能坚实骨骼4月11日,国度存储器基地的无尘干净机房,启动芯片消费机台搬入装置调试。
这意味着,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年内将完成量产。
“千人团队,历时两年自主研发,这是我国在制造工艺上最接近国际高端程度的主流芯片。”长江存储执行董事长高启全说,将有力提振“中国芯”在国际市场的位置。
据悉,长江存储2020年将完成10万片/月产能,2035年将到达全球市场20%的份额,完成进口替代,抢夺全球存储器芯片的话语权,成为国际存储器芯片市场的均衡者,托起国度存储芯片自主可控的将来。
4月19日,TCL集团工业研讨院落户光谷。董事长李东生掷地有声:“引导新型显现总体战略下的中心配备制造研发项目落地武汉。”
李东生的底气在于,从LCD到OLED,从硬屏到柔性屏,光谷在新型显现范畴,规划了5条显现面板消费线,并建立下一代显现技术研发中心。
尚赛光电研发的半导体发光资料,已同李东生旗下的华星光电展开协作,成为其产业链上游的资料供给商。“假如这种中心资料和器件都依托国外,这个产业就相当于树立在沙滩上的楼阁。”孙文娟说。
瞄准信息技术中心,改写“缺芯少屏”历史。东湖高新区担任人表示,目前“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正在向打造完好产业生态稳步迈进,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信息技术范畴的竞争,构成产业创新开展策源地。
在智能终端范畴,华为、联想MOTO、小米、中兴等一批品牌研发作产基地在此汇集,年产量接近1亿部,两年后到达3亿—5亿部,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高地。
在数字经济范畴,光通讯网络技术领跑全球,已成为全球最大光通讯研发作产基地,已汇集30多家互联网领军企业“第二总部”和1800多家互联网+企业,成为互联网产业“第四极”。
4月26日,全国独一一家国度级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启动,它将承载为信息光电子产业造“中国芯”的国度任务,承载处理我国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及“完成初次商业化”的战略任务。
在一条8公里长的左岭大道两边,曾经汇集起近4000亿元的投资总额,正铺设出一条寸土寸金的世界级的“黄金大道”。而从左岭大道到高新大道、从光谷大道到关山大道,越来越多的“黄金大道”,组成了武汉新动能的坚实骨骼。
对一个城市来说,具有万亿级产业集群,等于具有了吸收要素资源、引领新时期开展的“强磁场”,就能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占领高地、把握主动。
因光而立,因谷而兴。光谷争做湖北武汉乃至全国高质量开展排头兵,奋力答好新时期问卷。
四大国度级基地 抢占创新制高点 托起动能转换新引擎从“钢产量”到“硅含量”成为停止时,“武钢一咳嗽,武汉就感冒”成为过去时。武汉四大国度基地抢占制高点,把握拐点,紧抓“动能再造期”,托起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攻克高质量开展的“发起机”难题。
4月24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19家商业航天、高端配备等范畴企业,在武汉国度航天产业基地集中签约,产业项目总投资达50.54亿元,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才能强的产业项目纷繁入驻基地。一年前,该基地启动建立。更早以前,这里炊烟沃野,少有大型企业进驻。
基地投资建立运营方华夏幸福有关担任人引见,“估计到年底,一座初具范围、配套优质、宜业宜居的现代化航天科技新城雏形将磅礴崛起”。
也是这一天,国际网络平安规范化工作会议在汉落幕,这是时隔9年后再回中国举行,30多个国度成员体的280位外国专家和70位国内专家参会。在国际网络平安规范范畴,一批网络平安“中国规范”从武汉走向世界。
在临空港经开区,国度网络平安人才与创新基地以分秒必争的斗争者姿势加速建立。将来,它将建立成网络平安创新基地、网络平安研讨院等八大功用区。将汇集一批网络平安企业、产业和人才,担负起全国网络平安和信息化工作的重担,在全球化浪潮中守住我国阵地。
“大车都”正在华美转身。武汉经开区的国度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一个不小于1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小镇行将面世,智能传感器无处不在,汽车与城市衔接起来,智能网联车可实时采集区域道路情况、交通状态。
“今年主要完成场地清淤平整、根底处置,以及部分测试道路路面建立。”武汉经开区工委委员冯爱明引见,估计在明年下半年,一期投入运用,二期建成,满足汽车竞技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需求。
从存储器到智能汽车,从网络平安到商业航天,依托四大国度基地建立,武汉抓住产业创新的“牛鼻子”,不时腾笼换鸟,加速孕育释放。
武汉工业经济增速画出一条“V”形曲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安康、智能制造等“新三驾马车”去年产值6555亿元,占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九成。
“万千百工程”再造武汉产业新动能新脊梁。打造光电子信息和汽车及零部件的万亿产业集群,开展高端配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安康食品等若干个千亿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百亿企业,构建万亿产业集群、千亿支柱产业、百亿企业新格局。
留住百万大学生 筑好人才栖息地 释放新动能内生动力4月18日,华中科大校长丁烈云等在汉高校的14位书记、校长相继亮相发声,喊话大学生“留汉不留憾”。
相隔一日,4000余名毕业生挤爆一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型校园巡回招聘。
打响“抢人大战”第一枪被广受关注更被广为效仿的武汉,深谙人才是壮大新动能的决议性要素,高质量开展要靠高质量人才支撑。
在武汉华大基因,记者见到了华中科大2017年应用统计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梅宇航,毕业后他留汉成为一名“大数据算法工程师”,用大数据驱动武汉生命安康产业开展。
展开“留汉工程”仅仅一年多,和梅宇航同样做出留汉来汉选择的大学生,已打破40万人,他们为武汉垒起人才金字塔基。
记者从市招才局理解到,自武汉喊出留下百万大学生以来,信息技术、生命安康、智能制造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就业大学生占比就超越三成。据统计,去年上述三大产业产值均增长17%以上。新动能转化,一股极富活力的内生驱动力,正在释放。
“人才是第一资源”。截至目前,武汉地域人才总量达240万,经济开展高地必定是人才汇集高地。
武汉成立招才局、创始性提出“双百万工程”,全国首设科技成果转化局,政府、高校、企业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举行了6场大型专场对接活动,签约项目228项,签约金额295亿元,源源不时孵育新动能。
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厚植优势释放开展新动能。
在武汉,每天有上千大学生留下来,每天降生超1亿元的技术成交额,每天360多户新市场主体呈现在市场上。
“从0到1”的推翻式创新源源不时。光谷第十批3551人才入选者刘德珩,从荷兰辞掉高薪来汉创业,曾经研发出业界最高精度、最低噪声的气压高度计芯片,突破了德国博世、英飞凌在该范畴的垄断。
留美博士肖国华回汉创业,从光谷生物城走出的安翰光电,研制出中国自主学问产权、世界上第一台可以精准查胃的胶囊胃镜并将其产业化。
“千人方案”专家闫大鹏回国兴办锐科激光,先后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台1000W、第一台4000W、第一台10KW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突破国外垄断,完成进口替代,5层研发楼发明的高新技术产值去年高达6亿元,今年4月经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去年年底,具有89所高校、百万名大学生,被誉为“大学之城”、科教大市的武汉,荣膺“年度城市创新奖”称号。挖潜式创新,让新动能内生动力重获释放。
走出温馨区 自我反动再造政策链 创现象级新风口城市三天后的“五一”假期,首届国际武汉斗鱼直播节将在长江主轴演出。兴办4年的斗鱼,从光谷软件园的一栋楼走出的武汉首家“独角兽”企业,方案今年赴港上市。
“斗鱼时时辰刻都在想着创新,探究出的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希望在全国乃至全球构成引领。”斗鱼开创人兼 CEO陈少杰说。斗鱼是直播界的“创造家”,2017 年,专利申请量超越1000件,其中创造专利超越800 件,连续两年创造申请量湖北省排名第二。
短短三年,光谷培育五家“独角兽”企业,在国内最早提出了“第二总部”概念,引进第二总部企业30余家,居我国中西部第一。这是武汉新经济、新动能崛起的一个生动理论。
交融再交融、跨界再跨界、迭代再迭代、推翻再推翻,重塑传统经济、催生新型经济。武汉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已是一道必答题。这个过程是自我否认、自我反动,更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跑出“独角兽”企业的武汉,完成了底层基因的再造,在重工业城市的筋骨里,激起万千创新细胞。鼓舞创新型中小企业“漫山遍野”涌现,早发现早谋划,培育新动能,锻造新构造。
武汉停止了一系列走在全国前列的体制创新,创新血液打通新动能开展毛细血管。高校师生“下海”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七三开”,政策链催发创新“核裂变”,大胆碰触体制“天花板”。从光谷写字楼到汉口居民楼,“双创”激情遍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
创新开展形式现象更是让武汉成为现象级风口城市。武汉首创“大学+”开展新形式,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与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两手发力,截至目前,武汉先后结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10所在汉高校,举行11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场活动,吸收5300余名知名校友带来签约项目350多个,项目总投资打破14700亿元,“新时期校友经济”成为武汉一张新名片。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向海外延伸。3月底4月初,在日本和韩国,签约19个项目,签约金额79.92亿元;推进35个涉外重要项目,项目投资额214.72亿元。4月19日,“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再次吹响集结号,将打造校友经济“晋级版”,超10场海内外校友资智回汉活动今年演出。
“商帮聚汉”吸收了马云、李东生、陈东升、雷军、陈宗年、汪潮涌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纷至沓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奏效,每月举行严重项目集中开工,确保往年签约项目开工三分之二以上,当年签约项目开工三分之一以上。全国要素资源纷繁流入“武汉洼地”,武汉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投资高地。
去年一年,全市招商引资签约总金额25828.9亿元,全年实践到位资金8226.6亿元,同比增长41.3%,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数和签约金额,分别为2016年的4.4倍和7倍,武汉城市吸收力和产业竞争力站上新高度。
中国开展研讨基金会近日发布《机遇之城2018》报告,除北上广深之外,武汉在26个中国城市中位居第二。“创新驱动-人才回归-企业晋级-产业赋能”优势闭环在此构成,一座现象级的新风口城市正在降生。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