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渡口区博物馆,有一块特殊的“石头”——它的呈现,把主城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到了80万-100万年以前。
它就是旧石器时期人类的常用工具之一:手斧。
1983年,这把手斧在大渡口区马王场旧石器遗址出土。它长19.8厘米、宽12.74厘米、厚约5.8厘米,下半局部还保存着石头圆润的外形,上半局部外形锋利、尖利,有棱有角。
手斧出土后,为精确判别其运用时期,文物工作者提取了手斧所在的原生地层的黄土,送到测年程度较高的澳大利亚停止年代检测。检验结果显现:这把手斧是旧石器时期的人类工具,具备砍砸、刮削等复合功用,能够一物多用,相似于旧石器时期的“瑞士军刀”。
依据审定,这把手斧的原资料,是长江沿岸随处可见的鹅卵石。这种石头固然常见,但具有质地致密、硬度高、适于手握等特性,正是做工具的好资料。
但是,要把河滩上随处可见的一块顽石,变成一件好用、适用的工具,要破费大量的心血。所以,国内旧石器考古专家研讨以为:“制造极为不易”。它能保管下来,阐明当时相似的工具应不止一件。由此可见,早在80万-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重庆人就有心灵手巧、擅长因地制宜制造工具的特征。
马王场手斧,这件主城区历史上最早的人类工具,不只记载了重庆人自古以来的肉体气质,更开启了主城文化的关键一章。
不过,重庆幅员宽广,为何远古人类会选择大渡口作为在主城地域最早的栖息地?
这得益于大渡口两山、两江环抱的天文位置。马王场旧石器遗址位于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两岸,这里北面有缓坡、丘陵,能够阻挠一定的外来要挟;内部地势相对平整,离长江水源很近。这意味着,这一区域内有大量动物、植物生存,也相对平安,是一处十分适合远古人类生活的区域。这一观念,在马王场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最早发现马王场旧石器遗址的,是大渡口区一位名叫郭辅国的退休工人。1978年,他在马王场一带,发现了一些长相奇异的“石头”。
郭辅国平常就对历史、生物等范畴很感兴味,经过查阅材料比照,他认识到,这些“怪石头”很可能是动物化石!
郭辅国疾速向区文物部门汇报了这一状况。随着勘查、开掘工作逐渐展开,这一区域最终被认定为马王场旧石器时期遗址。
而郭辅国发现的“怪石头”们,经审定后确认,是恐龙肢骨化石、蛇颈龟化石和植物化石。它们的年代可追溯至悠远的侏罗纪。李国洪引见,依据这3种化石,能够判别,当年的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两岸,水草丰茂,动植物繁衍非常兴隆。远古人类选择这里寓居,食物、水源等根本生存需求能够得到有效保证。这里曾经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支撑着他们动身走向重庆的其他中央。
往常的大渡口,早已成为现代化的城市。但只需来到大渡口区博物馆,人们还是能从手斧、化石等展品中,回味远古时期重庆的现象,体验远古时期重庆人的聪慧。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