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陈建波:芦笋巧"变身" 农户齐奔富

陈建波:芦笋巧"变身" 农户齐奔富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7月28日 09:07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湖南墙体广告

  湖南墙体广告   “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北宋文豪欧阳修曾如此厚爱芦笋。
  眼下,已过了早春采摘芦笋的时节,可记者一行在益阳沅江市走访发现,无论是老百姓家中还是餐馆的餐桌上,都可见一道道柔嫩爽口、做法多样的芦笋菜肴。
  在沅江,芦笋是当地百姓、交往游客必点的餐桌佳肴,更开展成了当地年产值逾15亿元的大产业,成为许多农民意中的致富“明星”。
  而在3年前,芦笋还是被当地人“打入冷宫”的“无用之物”,直到陈建波率先“吃螃蟹”,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芦笋“变身”,
  销往星级酒店
  7月18日,沅江市泗湖山镇朱家咀村的8000余亩芦苇基地上,青青芦苇已长成人高。
  瞭望这片大自然的捐赠,陈建波慨叹:“小时分就馋这口,希望天天有芦笋吃,没想到幻想成真。”
  44岁的陈建波,是沅江市泗湖山镇人。学过音乐,当过餐厅效劳员,卖过辣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建波创办了平芝食品公司,将产品卖到了山东等省外市场。
  2011年,陈建波的食品公司办得正红火,在一次返回沅江时,他看到本人儿时最爱的家乡芦笋,却因产业调整遭遇置之不理的惨况,不由心有所触:家乡独有的宝贝,怎会沦落如此境地?
  伴着芦苇荡生活的沅江人,不断以来都有食用芦笋的习气。但造纸业繁盛时期,沅江市境内45万亩芦苇全都成了造纸厂的原料。
  2008年以后,随着纸业市场的持续低迷和日益严重的污染,沅江市数十家造纸厂被关停至仅剩两三家,产能过剩形成芦苇生意大不如前。
  见此情形,陈建波心想:本人小时分还去芦苇场偷偷采过芦笋吃,如今假如把芦笋加工成食品,一定有前景。
  2012年,陈建波尝试收买了近400吨沅江芦笋。可由于芦笋食品加工需求大量的劳动本钱,而当时的沅江芦笋在市场毫无影响,陈建波当年便亏了。
  “就在我愁眉之际,沅江市开端鼎力助推芦笋产业转型晋级。”2013年,在政策支持的春风下,陈建波开端专攻长沙广州等大城市的餐饮市场。
  “我们自带厨师炒芦笋,向顾客引荐。”陈建波回想,本人常蹲守在华天、毛家饭店等星级酒店和大餐馆,见缝插针,趁机炒上几道菜。
  陈建波的芦笋生意逐步好转,在长沙等餐饮名店里,都有平芝芦笋的身影。
  贫穷户家门口就业,
  一月收入顶大半年
  在沅江市泗湖山镇的湖南平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消费车间,60岁的周端云正在清扫卫生。
  周端云在平芝公司的工作是将采摘回来的芦笋剥皮。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关于周端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我老公在家中养病,不能劳动需求照顾。”周端云心情冲动,“我这个状况,既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天天上班。可在平芝,只需一个月的采摘时节上班就能够了,而且还能够在家里完成剥笋,公司有专人上门收。”
  周端云通知记者,她一年只要30天剥笋,收入能够有6000多元,够她家生活大半年了。
  芦笋生意红火起来,陈建波也有了新的考虑:芦笋一年只要30至40天的一次采摘时节,芦笋采摘量可达4000余吨,到底是用机械化还是请人力采剥?
  在陈建波看来,机械化作业固然效率高,可芦笋采摘季很短,假如运用人力,既可协助村民们脱贫,进步劳动积极性,还可让企业进步佳誉度,一举多得。
  记者理解到,在每年的芦笋采摘季,平芝食品公司会特别选出一局部需求帮扶的贫穷家庭,请他们采剥芦笋。
  陈建波通知记者,平芝公司如今一年固定用工200多人,大局部是左近村民,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
  陈建波算了一笔账:平芝公司在2016年芦笋收买旺季,需求暂时延聘员工3000多人,采摘期到达35天,每天每人采剥芦笋收入为200元,仅此一项,当地农民收入就达2100多万元。
  “小混混”洗心革面,
  成为“高富帅”
  关于沅江市泗湖山镇双洲村44岁的李连芳来说,陈建波就是本人的“救命恩人”。
  不同于其他贫穷户,李连芳在2013年前渡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光阴。
  “以前,我整天无所事事,成了游手好闲、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也成了派出所的常客。”见到记者,李连芳有些不好意义地说。
  而在陈建波看来,本人的这位初中同窗,固然走过一些歪路,可本性仁慈,且头脑灵敏,假如引导他走正道,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陈建波鼓舞李连芳来本人的公司打工,让他为公司收买一些农副产品。由于李连芳组织才能强,陈建波便扶持他与朋友成立了一个协作社,上各个村民家中收买芦笋。
  2015年,协作社经过与平芝公司的协作,便净赚80万元,李连芳收入达20多万元,成为了村上的富有户。
  陈建波给乡亲们的赚钱空间还不止这些。近年来,平芝食品加工的原料根本上来自于本地,种植、运输、加工等环节,都为农民发明了可观的利润空间。
  牛尾托村43岁的卜太富,本人种稻谷和冬瓜,还种了几百亩小萝卜特地供给平芝食品公司,一年下来能赚70来万元。
  往常,陈建波又在沅江城区投资300多万元,建立平芝食品公司芦笋产品展现中心,延聘了18名贫穷家庭大学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
  “本人要富,还让更多的乡亲一同赚钱致富,才更有成就感。”陈建波说。
  名片
  陈建波,44岁,沅江市泗湖山镇人,于2011年兴办了湖南平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洞庭湖畔消费原生态绿色食品的民营企业,占地24亩,现有 员工287名,具有年加工“沅江芦笋”5000吨的消费才能。“平芝”的熟食产品成为湖南省著名品牌,畅销全国各地。2016年,公司估量芦笋加工产值将 到达1.5亿元以上。
  扶贫成果单
  1 公司收买当地村民种植的豆角、辣椒、扁豆、包菜、空心菜等蔬菜停止加工,加上种植、运输、加工等环节,为农民发明了可观的利润空间。
  2 依据局部贫穷人员的本身条件,经过灵敏就业、树立专业协作社等方式,让300多户农民走上了共同富有道路。
  3 公司成立网上商城,延聘18名贫穷家庭大学毕业生从事与芦笋产品相关的电子商务业务。
  乡亲们“说”
  泗湖山镇群益村周佑明:我如今建了房子,孩子也上了学,正常生活有了保证。公司是本人最暖和的家,陈总和员工是最亲的亲人。
  泗湖山镇双洲村李连芳:陈总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在他的协助下,我的人生发作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者手记
  扶贫先“扶人”
  邓晶琎
  陈建波是洞庭湖区的汉子,就如这壮阔的湖水普通,襟怀大志又细致务实。
  固然没有唉声叹气和金杯银杯,陈建波却率领沅江泗湖山镇的百姓走上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奔富路。
  百姓种田,就收买他们的产品当消费原料;百姓跑运输,就请他们上门收买农产品;百姓年岁大、身体不便当,就让他们在家劳动……
  在当地脱贫奔富的百姓心中,陈建波不是简单地给他们塞钱一次性“扶贫”,而是着眼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想他们所想,持久地“扶人”。
  其实,扶贫需先“扶人”。静下来、沉下去,认真查找大众“穷根”,实真实在地拿出处理的方法,才干防止“花架子”,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新美广告:http://www.hbxmad.com/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