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秋时节,南江县红光镇茨竹村茭白栽培基地里郁郁葱葱,茭白进入收获期,茭农门正在茭田里热火朝天地忙乎着。2018年,在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下,
浙江缙云“茭白人”来到
四川南江。一年多的时间,从试种到落地生根,茭白栽培并非一往无前。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四川巴中
墙体广告
2018年5月,试种茭白长茭的关键时期,栽培户发现茭白大面积发病,叶子变的又黄又硬。政府立刻组织专家查病因,发现问题出在肥料上面。
四川当地出产的惯例化肥氮肥料含量偏低,而茭白专用化肥氮的含量需要到达8%。缙云县挂职南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汤碧荣立即协调从
浙江调运化肥,不到3天,缙云县便将10吨肥料送到南江茭农手里,成功化解茭白锈病危机。
四川巴中
墙体广告
2018年10月,从缙云县选派到南江的“茭白专家”邓建平发现很多茭白苔管没有生根发芽,浮苗、死苗现象严重,水土不服。经分析了解到,原来是茭农因耕耘操作不当造成畦面不平,时节不对加上冬天天气低温,苗田灌溉水过深、过浅,都会造成苔管推延生根发芽和死苗。邓建平凭借以往熟练的栽培经历和大胆立异的理念,采取盖土保温的方法,解决了低温难生根发芽的问题。
试种进程让大家意识到,技能才是成功的关键。2019年3月,缙云县两位“茭白师傅”来到南江,专门解决茭农在栽培茭白方面无经历技能的问题。同时,缙云县邀请南江茭白栽培户到缙云茭白基地实地学习,参与茭白收割、育苗、等实践。
四川巴中
墙体广告
经过技能培训学习,茭农们实现了“要我种”向“我要种”的蜕变。马明等一批茭白栽培户逐步成为了本地茭白栽培“土专家”,观念、理念的转变为茭白大面积推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千里送肥”解危机、“千里送技”到田头、“千里送训”重推行……栽培进程困难重重,在缙云-南江两地携手努力下,缙云茭白终在南江“开花结果”。
四川巴中
墙体广告
现在,南江县茭白栽培面积打破已2000亩,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茭农人均收入5000多元,预计总收入到达1000多万元。现在,茭白工业已经成为当地
大众增收、农业增效的短平快优势项目。
四川巴中
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