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逃犯马强(化名)总算捉住了,现在已回利川了。”9月2日晚上,把马强从
新疆押回
湖北恩施州利川市时,罗建波不由得给父亲罗书琴打了个电话。
“当年没能捉住他,是我最大的惋惜。”9月10日,已退休7年的罗书琴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1996年7月,利川谋道镇26岁的村民马强在与街坊争执中将对方打伤致死。那年,罗书琴任利川市
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主办此案。然而,马强作案后销声匿迹。多年来,利川警方从未抛弃对马强的追逃,刑侦大队长换了5任,罗建波是现任刑侦大队长。
本年8月,罗建波从一个细微的头绪中发现了马强的踪影,带领民警们远赴
新疆喀什,总算将逃亡23年的马强捕获。
2017年罗建波勇救人质,被记个人二等功 。苦追23年,发现逃犯疑似踪影
1996年7月的一天,利川市谋道镇药材村的马强因一件小事与街坊发生冲突,在打斗中,马强将对方打伤,对方送医后不治身亡。
案发后,利川警方当即开展调查。可就在伤者还在
医院抢救时,嫌疑人马强闻风而动,从此下落不明。期间,利川警方屡次安排开展追逃作业,可是一向未能将马强绳之以法,这个案件成了利川刑警们的一块“心病”。时任刑警大队教导员罗书琴,一向将马强的名字记在簿本上,跑遍全国多地,可一向没有发现头绪。时间的消逝、办案人员的更迭,并没有淡化利川警方捉住嫌犯的决计。每年,民警们都会进村走访马强的家人和亲朋,通过各种侦办手段寻找蛛丝马迹,惋惜的是,追逃作业迟迟没有取得打破。
2019年6月,利川警方再次成立专案组,在
墙体广告 茫茫人海中寻踪觅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罗建波在一次次重复枯燥的剖析研判中发现,身在
上海的马强女儿与表哥丁某突然结伴前往
新疆喀什。
“马强会不会藏身
新疆?”这个不起眼的情节引起罗建波的留意,他斗胆推测马强潜逃到
新疆。
改名换姓,逃犯成包工头
“机不可失,有头绪咱们就要去查。”8月29日,罗建波带领办案民警赶到
喀什。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罗建波发现当地一个叫“杜某”
墙体广告 的男人与马强的女儿有过接触,“杜某”的年龄与马强相近,通过比对二人的相片,发现“杜某”疑似马强。
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在当地租了两辆车,24小时蹲守在“杜某”寓居的小区外。通过一天一夜蹲守,却未见“杜某”的身影,只是看到登记在“杜某”名下的一辆
吉利轿车。罗建波心生一计,佯装车辆刮擦,试图引出“杜某”。听到车
墙体广告 辆警报声,“杜某”公然呈现,民警立刻将其控制。
“马强!”罗建波在“杜某”身旁大喝一声,眼前这个面庞衰老的男人身体明显一惊,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慌张。罗建波亮出了警官证:“咱们是利川
公安。”“杜某”静静低下了头,承认自己是潜逃多年的命案逃犯马强。
本来,案发后,马强逃离利川,隐姓埋名在各地打工,以当泥瓦匠维持生计挣路费。之后,马强便逃往
新疆喀什,以摘棉花、做砖匠为生,每
墙体广告 次听到警笛声鸣响他都心有余悸,生怕自己被
公安机关捕获,就连双亲过世都不敢回家看一眼。后来,马强获得了一张他人的身份证,因见身份证上的相片与自己有些类似,马强便以杜某之名漂白身份。
从
新疆的
农村开端,马强干过泥瓦匠、收棉花这些体力活,逐渐积累了一些家底。然后他来到
喀什市区,买了房子和车子,做起劳务外包,当上了小包工头,日子过得还算宽裕。只是每次听到警笛,他心里还会严重,一个沉重的负
墙体广告 担在心头一直没有去掉。
罗建波起获一起盗窃案的35万赃款。儿子为父亲消除惋惜
“马强,回利川了!”9月2日晚上,罗建波叫醒了车里押解的犯罪嫌疑人。马强疲倦地睁开眼,茫然地应了一声,抬头望着
墙体广告 车窗外灯火阑珊、门庭若市的家乡,一言不发。
得知儿子罗建波将远赴
新疆追逃时,罗书琴更是兴奋不已,不时拿出
手机,核算着罗建波的行程。接到罗建波的报喜电话,罗书琴很是欣喜:“太好了!我这么多年的心愿总算可以了结了。”
老刑警罗书琴因为作业责任心强,不达意图誓不罢休
墙体广告 ,同事们结合当年最流行的电视连续剧《警犬卡尔》,给他取了个绰号“卡尔”。
“小时分父亲总是出差,我记得其时写过一篇作文,写的就是开学时父亲送我去报名后就出差了,当父亲回来的时分,那个学期已经结束,咱们已经放假了。”罗建波这样
墙体广告 描述当年刑警父亲外出抓捕嫌疑人的忙碌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