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南部皮影戏被列为联合国“国际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间隔南部县不远的巴中,也是皮影艺术之乡,特别是其中的“皮影变脸”堪称巴中皮影一绝。
四川德阳墙体广告
早在北宋初期,巴中就有皮影戏。皮影戏的扮演是真人在亮子上(又称白布档子)操纵皮人,运用灯光之影,配合真人的道白、唱腔比画各种动作进行演戏。1915年-1979年皮影剧团遍及巴中城乡,多达60余个。
巴中皮影戏的唱腔选用的是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配乐乐器为锣鼓和丝弦加唢呐。扮演剧目以神话故事戏为主,其中巴中部分地方戏《斩巴蛇》《牡丹灯》和《四下
河南》都是巴中有史可考的历史故事剧,是研究巴山区域民俗风情、人物传说、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四川德阳墙体广告
巴中皮影戏的“马靠”“马盔”造型在各种皮影戏中非常罕见,“变脸”更是巴中皮影的独特艺术,即在人物脸部进行多层技巧变换。此外,巴州区曾口肖氏皮影剧团师傅杨益的“走影子”技艺之高明,在
四川皮影戏界也是一绝。
四川德阳墙体广告
2009年6月,在中国(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巴中皮影戏荣获国家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布的“太阳神鸟铜奖”;2011年,巴中皮影戏被列入“
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四川德阳墙体广告
如今,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子,不过每年春节期间,巴中的皮影剧团还会到乡下免费扮演。
为维护传承巴中皮影戏,巴中皮影戏项目维护单位——巴州区文化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含在巴城大堂坝建立非遗传习基地,建立巴中皮影戏省、市、县三级代表性传承人,在
大众艺术展览馆常态化开展传承活动等。
四川德阳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