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连绵起伏的山丘笼罩在冬日的薄雾中。
上午10点,当空的太阳突破迷雾,渐渐揭开了万亩花椒基地的神秘面纱。
四川内江墙体广告
山丘上,一排排花椒树生气勃勃,摆放有序。山腰间,一颗颗翠柏突兀挺立,掩映其间。山脚下,一座座民居新鲜整洁,错落有致。放眼一望,整个花椒基地连绵在无尽的山丘、沟壑之间,映照在明澈洁白的池水之中,宛如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村长卷。
在上塘坊村2组,笔者发现, 10余名当地乡民手持木钩和剪刀,熟练地为花椒树打尖。茂密的花椒树丛中,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贫穷户:有了“摇钱树” 挣钱看家两不误
上塘坊村,是万亩花椒基地的核心区。因为不少贫穷户经过花椒树摆脱了贫穷,走上了致富的路途,所以这里的花椒树又他们戏称为“摇钱树”。
本年64岁的刘玉蓉是一名育苗工,在花椒基地打工现已两年多了。看着自己培育的花椒苗一天天长大,又一株株移栽出去,傲立山丘,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快乐。
每次出工,刘玉蓉总是不停地做这做那,忙里忙外,如同总有使不完的劲。她对笔者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自从建了花椒基地,我家每年就有2000多元的土地承包费,既守住了家,又能在基地干活,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薪酬。都这把年纪了,还有这样的好事,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作为贫穷户,刘玉蓉从前住过茅屋,盖过瓦房,也建过砖房,一辈子忙忙碌碌,换来的却是年年还账年年借钱,历来没有还清过。“家里的母鸡下了蛋,历来舍不得吃,得存起来换油换盐呀。”每逢回想起那些艰难的年月,刘玉蓉都禁不住感慨万千。
如今,刘玉蓉不只甩掉了贫穷户的帽子,而且还清了债款,银行里有了存款,腰杆挺直了的她骄傲地说:“家里新换了大彩电,装置了热水器,下班回家就能洗上热水澡。”
四川内江墙体广告
74岁的刘胜宝育有一儿三女,早已儿孙满堂,却不乐意随孩子们进城享福,成天呆在老家,和邻居们一起到花椒基地务工,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别看刘胜宝年过古稀,当过多年出产队长的他,是个“老把式”,施肥、浇水、剪枝、除草,样样精通。
“都是些轻巧活儿,我们一起出工,干得很高兴,月底薪酬完成,春节能够随便给孙儿孙女发大红包。”乐观、善谈的刘胜宝如是说。
最让刘胜宝高兴的,是村里再也没有撂荒地,就连从前杂草成林的荒山荒坡也栽满了绿莹莹的花椒树,土地再次焕发出盎然的活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复兴村庄,就应该是这个样。花椒基地经过工业支撑让村庄富裕起来,漂亮起来。”刘胜宝对家乡的开展充满信心。
村党支部书记杨晓平介绍说,上塘坊村是省级贫穷村,共有贫穷户117户,380人。2015年1月,乡上引入
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开展有限
公司,并成立了万丰鼎盛栽培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花椒工业脱贫之路。从此村里的变化就一天一个样,有劳动能力的人几乎都在花椒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万元。115户建档立卡贫穷户,经过工业帮扶带动,人均收入达3200元以上,成功甩掉了贫穷户的帽子。上塘坊村也于2016年退出贫穷村的队伍。
企 业:有了“摇钱树” 扶贫挣钱能统筹
走进万亩花椒基地,顿感气势不凡。登上制高点,随风摇曳的花椒树尽收眼底,丰收的期望在心中冉冉升起。
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以上塘坊村为中心,现在已有4个村加入了九叶青花椒栽培的阵营,总面积到达11000余亩。贫穷户和当地乡民靠着租借土地,累计收入到达500余万元。300余人成为基地聘用的固定出产工人,累计完成务工收入600余万元。
基地构成规划,人力成本支出巨大,
公司和专合社能否盈余,基地能否继续引领贫穷户脱贫、带动乡民增收致富?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走访了相关人员。技能员
吴忠文驾轻就熟地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亩地栽培九叶青花椒树90至120株,现有基地能够栽培花椒树100万至130万株,年产鲜花椒600万公斤以上。到2018年,万亩花椒基地将全面投产,可完成产量1亿元以上。除掉肥料、农药、人力成本,每年可完成经济收益5000万元以上。
拌和,运浆,砌砖,抹灰……在
公司旁边的一片开阔地,笔者见到了正在为花椒烘干车间建设严重忙碌的工人们,烘烤灶、烘烤机、筛选机、精选机等设备正陆续装置调试。他们的脸上,满含的是对未来的神往和期望。据
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开展有限
公司工会主席魏良刚介绍,一期烘烤车间投入运用后,每天可烘制干花椒10万公斤,不只能够有效提高花椒的保质期,而且能够为当地贫穷户供给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了增强扶贫实效,拉长扶贫链条,该
公司还专门建立专项扶贫救助基金,对辖区内贫穷户及有特别困难的人群进行专项救助。基金来源主要采纳管理层职工捐赠和
公司赢利提成注入的方法筹集。去年以来,
公司职工活跃响应,每月可筹集扶贫救助资金10000多元。他们中,总经理王涛更是将每月8000余元的薪酬一分不剩地存入专项扶贫救助基金的专门账户。现在,基金的救助功能现已发动, 1名在花椒基地作业的困难职工已受到了救助。
据了解,按照
四川万丰鼎盛
公司的规划,到2022年,将分五期累计在新店、双才、双桥三个
乡镇建成花椒基地10万亩。届时,
公司估计将供给固定岗位5000个,花椒采摘期还将临时聘用工人11000余人。
公司的事务也将由花椒栽培拓展到花椒油出产及花椒精油提炼等精深加工领域。
政 府:有了“摇钱树” 精准脱贫有出路
据乡党委书记谭顺芬介绍,新店乡地处东兴区北部,距
内江主城区35公里,拥有农业人口230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近10000人,是典型的农业乡、劳务输出乡。根底落后、劳力缺少、当地财政资金有限、农业
乡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一方面,农民缺资金、缺技能、缺项目,另一方面,农民手里有丰厚的土地资源。如何找好结合点,将资源变为本钱?
2015年,经过反复调研证明,新店乡党委、政府决议吸引有头脑、有门道、有实力在外优秀人员来乡创业,并经过加快土地流通,开展
现代农业,让土地活起来。
现场调查中,
四川万丰鼎盛
公司负责人惊喜地发现,新店乡共同的小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正是他们寻找已久的青花椒栽培的“风水宝地”。
但是,关于土生土长的乡民们来说,种花椒能否算得过账,却有个大大的疑问。
四川内江墙体广告
是否开展青花椒?乡党委、政府没有果断决议计划,而是组织乡民代表到邻近县区的花椒栽培基地实地调查,将决议计划权还给了乡民自己。
调查回来,几名乡民代表自动找到谭顺芬,强烈要求当即开展青花椒。面对谭顺芬沉吟思索的神情,乡民代表们急了:“种青花椒总比土地撂荒强吧!”
在宽广乡民的支持下,新店乡当即发动土地依法流通运营程序,并于当年8月将上塘坊村土地运营权在
内江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挂牌,成功流通。
为扶持工业开展,政府活跃争取项目资金600万元,改进上塘坊村出产便道、蓄水池等根底设施。并在项目资金运用协议中明确规定,政府性出资入股,以总额的2%至5%的标准分红,盈利的50%作为村团体收入,用于公益事业,50%用于贫穷户的分红。从此,村团体和贫穷户都有了固定收入。
谭顺芬说,深化
乡村改革,完成村庄复兴,依托工业开展,活跃融入区上花椒工业开展的总体规划,精准脱贫将更有底气。为此,该乡将经过“根底设施建设跟着工业走”的作业理念,创造愈加宽松的社会环境,将现有资源和外来本钱结合好,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来乡开展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宽广、绿色生态的
现代农业工业,同时探索愈加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国家出资完成效益最大化,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四川内江墙体广告
据悉,因为花椒基地带动工业扶贫成效显著,东兴区已规划开展40万亩青花椒栽培,作为精准脱贫的支柱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