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尽责记录
广西妇女运动历史
■杨绍娟
1931年9月,我出生于
广西南宁市,祖籍
山东聊城县。解放前夕,我在
桂林读高中,因家庭经济困难,只读了一年。解放后,我在临桂县六塘镇回民小学当了一个学期的老师。
1950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年10月,经
梧州市妇联副主任史习荘介绍,我到
梧州市妇联工作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1951年8月,从
梧州市妇联调到
广西省府
南宁第一期机要训练班(对外称青训队)学习。1952年1月至1956年9月,我先后在
柳州市委、宜山地委机要科、审干办公室工作。1956年从宜山地委调到
广西省妇联工作直到1971年。
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随自治区区直机关大批干部下放到
柳州市。我先在
柳州市建筑机械厂,1978年,被调到柳钢工会任副主席,分管女工工作。工会有女工部,各车间也有女工委员。全厂有职工一万多人,其中女工三千多人。
柳州市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各厂的女工总数都不及柳钢的女工人数。这么大的厂,这么多的女工,女工工作的中心是什么?我想到过去在自治区妇联经常说的“妇女工作要紧跟党的中心”。在柳钢,就必须发动女工参加生产,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努力完成当年的生产任务,这是首要的。生产任务完成,才有经济效益,女工的特殊问题如,办托儿所、幼儿园、“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才能解决。如果生产任务无法完成,没有钱,拿什么照顾她们?我们女工部召开各车间女工委员会,学习毛泽东、马克思、列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宁关于妇女解放的指示,提高理论认识,发动女工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完成当年生产任务,然后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申请解决一些特殊问题的经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费。当时,职工代表大会选我当福利委员,我当仁不让。因为我可以利用这个职位更好地解决福利经费的分配,以便照顾女工的特殊困难。根据调查,女工除希望加强原有幼儿园建设外,还希望建立一个婴托所,主要解决产后五十六天(当时规定的产假天数)女工上班后婴儿的哺乳托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管问题。我向当时的蒙一平厂长汇报后,他很赞成并提出更为全面的建设意见(建设婴托所)。我们在职代会上就划拨了解决女工特殊问题的经费。同时,还给共青团也分配了一定的经费,共青团书记十分感激我能考虑到他们。我参加筹备和召开柳钢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并执笔写总结报告,自治区总工会派人到厂总结了我们的经验。1979年,
柳州市妇联请我在全市女工委员会上介绍了柳钢女工工作经验。因为我是自己经历的,讲得比较实际生动,受到好评,并被选为
柳州市妇联执委,参加1979年
广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
▲杨绍娟(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前排左一)和姐妹们合影
在自治区妇联工作十多年间,大多数时间是做
农村妇女工作。在下放
柳州期间,主要是做工人(女工)的工作。这些经历,锻炼了我的革命意志,丰富了我的群众工作经验,也提高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认识,进一步领会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并为后来编写《
广西妇女运动史》奠定了思想基础。
1981年8月,自治区妇联老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领导赵明坚、刘碧清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分别写信给我,要调我回自治区妇联工作;同年10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给我的调令是到自治区经委工作。回到
南宁报到时,组织部李香云处长说:“自治区妇联来要人了,你不去经委了。”于是,我又回到了自治区妇联,调我回来主要是搞妇女运动史编纂工作。在全国妇联还未正式开会布置这项工作之前,我还在宣传部任副部长,负责《妇工通讯》及其他一些临时工作,并开始收集一些
广西妇女运动史的历史资料。
1981年9月,全国妇联在北京召开中国妇女运动史编纂委员会及工作会议,我去参加会议。从此,我就开始了长达18年的妇女运动史的编纂工作。在会上,我聆听了邓颖超、罗琼大姐的报告和许多专家、学者的讲话,认识到编史的重要性,但对专家们说的《中国妇女运动史》要编成一本科学的书而不是一本高级史料,却感到困惑和害怕了。我不是专业干部,也不是领导干部,谈不上系统总结研究妇女运动的特殊规律,也搞不清什么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连什么叫编年史、断代史我都没有听说过。我担心我无法胜任这项工作。后来,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董边在参加小组讨论时听到了我的思想顾虑,她在大会总结时有针对性地说:“通常说的妇女运动史要写成一本科学的书,是指全局而言,写中国妇女运动史要求高,各级妇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先搞专题,可以一个、两个、三个地搞。我们人力不够,两年内把重点专题编好,上报全国妇联,保证《中国妇女运动史》正本按时完成。至于是否编写地方的妇运史,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不强求一律。”我的顾虑解决了,信心增强了,决心做好这项工作。
1981年10月,在自治区妇联主任赵明坚和副主任刘碧清的领导下,成立了
广西妇女运动史编纂委员会。令人高兴的是董边大姐从北京赶来
南宁,参加
广西妇女运动史编纂委员会成立的会议。她在会上做了报告,对开展妇运史工作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做了详细的说明,使与会干部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她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做具体工作,人力、知识都缺乏,编纂委员会的主任赵明坚和副主任刘碧清虽然都是解放前
广西地下党、游击队的老干部,但具体的做法她们也没有经验。于是,董边在会后就带着我亲自登门看望和采访大革命时期的老妇干,并到自治区党史办公室了解党史工作计划,请他们对妇运史工作多加指导。接着,她又带我深入
梧州市调查,参观了1925年成立的中共
梧州市特委旧址和周恩来当年到
梧州检查工作时所住的
大同酒家旧址,还到党史部门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知道
梧州市是
广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地方,也是
广西妇女运动发源地。回
南宁后,她又带我去拜访了大革命时期
广西省妇联主任李省群(已去世)的丈夫周济(他是大革命时期
梧州工运的领导人)和他们的女儿周弦波(
广西大学外语系主任),还收集到一些李省群在六十年代写的回忆录。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董边教我写出了第一篇专题资料《大革命时期
梧州市妇女运动概况》,后来又写了一篇《李省群回忆大革命时期
广西梧州妇女运动》,先后在《全国妇运史研究资料》和《
广西党史研究》刊登。我学到了方法,也增强了信心。后来自治区妇联又调了黄雪萍同志来和我一起搞妇运史。我们志同道合,埋头苦干,边学边干。到1987年,我们已完成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运动》《
广西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的建立及其作用》《战斗在鄂豫皖抗日前线的女学生军》《战斗在法国殖民地——越南码头山区的女战士》《桂中南地区游击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妇女会》等十四个专题资料上报全国妇联,后来在全国妇联出版的《中国妇女运动史(新民主主义时期)》正本中,也采用了不少
广西妇运史的材料。
在写专题材料的前后几年,我还到
广东、
云南、
广西以及
桂林等省区市档案馆、图书馆查找和收集历史资料,编印成《
广西妇女运动资料汇编》共四册五本,约十五万字。1981年我在
广东省档案馆查到一本1925年
广西省妇联出版的刊物《妇女之光》创刊号,书中详细记录了
广西省妇联成立的宗旨、口号、时间、地点、会员总数、经费来源以及评论文章等,十分珍贵。我复印后带回自治区妇联保存,同时也复印给
广西档案馆保存。我们收集汇编的五本资料曾发给自治区妇联部分领导和同志,当年收集的这些资料,有些在图书馆也找不到了。
1986年,我们对新民主主义时期
广西妇女运动的概况已经了解,建议在
广西妇干班加设
广西妇女运动史的授课内容。妇干班主任刘旭金非常赞成并让我编写教材。为了赶写这个教材,虽然我家离上班地点很近,有一段时间我还是带了午饭到办公室加班。恰好当时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罗琼来
南宁疗养。我刚做妇女工作时就学习她的著作《妇女问题基本知识》,以后去全国妇联开会,也多次听过她的报告。1987年,她到
广西视察妇女工作,并在自治区党校妇女干部大专班作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报告,我听后更加深对妇女运动理论的认识。罗琼是中国妇运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我想抓住她来
南宁疗养的机会请她帮我审稿,于是日夜赶写了一星期,终于写出了5万字的初稿《新民主主义时期
广西妇女运动史讲授提纲》。罗琼是德高望重的妇运前辈,又是全国妇联主要领导,何况她还是来疗养的,我找她帮我审稿是否合适?我也很犹豫。但我确实想得到她的指教,就想了一个办法,请赵明坚主任帮我递一张条子给罗琼大姐的秘书,请她问问罗琼大姐可否帮我看看这本教材,然后让秘书转告她的意见。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罗琼看了材料后,还约我面谈。我太高兴了,按时去见罗琼。她说:“你一个人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个提纲,并能把历史资料运用到实际,以史育人,不错。”接着,还给我提出了一些针对
广西妇运特点规律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在我最后编写《
广西妇女运动史》和选入《
广西通志人物志》的妇女人物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