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耘(右一)在进行新药研究。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发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他大半辈子致力于药物研发,在美国待了16年,又在
上海、北京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待了6年,却在临近知天命的年纪毅然
重庆达州墙体广告发布决然来到
重庆,在大学里参与创办药学院。他就是
重庆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海外高层次专家贺耘。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回乡开启新的事业。
国外生活16年后回国:是该回来做点事了
1965年,贺耘出
重庆达州墙体广告发布生在
重庆大足的
农村。上中学时,遇到了一位讲课有趣且热情洋溢的化学老师,引领他进入到化学的世界中,从此沉迷于此,也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兴趣所在。高考时,他被西南大学化学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又到
兰州大学获得了化学硕士学位。
贺耘(左二)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发随后,贺耘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博士生。1990年,他离开香港前往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先后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有机合成专业硕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州克锐普
重庆达州墙体广告发布斯研究所有机合成专业博士学位。并相继在跨国企业雅培、诺华、罗氏,以及美国生物科技
公司(IONIS)和国际知名医药外包
公司(PPD)等全球知名医药企业担任重要职务。
2004年起,贺耘兼任中美生物技术与制药协会(SABPA)科技委员会主席、理事、会长、全球联络委员会主席。虽长年旅居海外,但贺耘从没有断了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的关注。
贺耘(左二)在指
重庆达州墙体广告发布导大家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发2006年,贺耘做了一个人生中重大的决定,在国外待了16年后,他毅然决定回到国内发展,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在美国稳定舒适的生活、高薪的职位。他的亲朋好友中很多人对他的这个决定不解,贺耘说:“中国人在国外待了这么久,是该回来做点事了。”
有差距恰好说明有潜力 他回乡参与创办药学院回国后,贺耘先是在
上海呆了2年,又在北京待了4年,当时正值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亟需医药研究专业人才。贺耘在京沪两地的国际知名药企担任重要职位,将多年国外所学在国内大展拳脚,并积累了丰富的新药研发和高层科研管理经验。
2012年,贺耘又做
重庆达州墙体广告发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回故乡
重庆,参与创办
重庆大学药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重庆大学药学院的前身是2011年成立的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时,贺耘曾作为中心的特聘顾问。
重庆大学时任校长林建华、理学部主任吴云东院士与贺耘恳谈过多次,向他透露想要创建药学院的想法。
说起在临近知天
重庆达州墙体广告发布命的年纪回到故乡开创新的事业,贺耘表示,除了盛情难却,更主要的是他看中
重庆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贺耘说,
重庆曾是全国五大老医药工业基地之一,不仅化学医药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积累,中药产业也特色明显,说明在医药产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从科研氛围、医药创新等大环境来说,跟国外和北京、
上海这些国内大城市比起来,
重庆达州墙体广告发布还是有差距。而正因为有差距,反而说明更有机会和潜力,对他来说,则意味着有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