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绿植绿成为新风尚
“我来
南宁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工作生活已经10年了,每年都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能为我的第二故乡增添一抹绿,感到非常自豪。”老家
安徽的
南宁市民叶欢说,2020年的植树节,他还打算带上自己的孩子一同参与。
动员全社会力量大种树是
广西造林绿化的基本经验。“2010年以来,
广西每年有约2500万人次参加各种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植树近1亿株,共计近8亿株。”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介绍,在村屯绿化活动中,村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其中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形成全民造绿的“大会战”。
“尽管
广西是‘小财政’,但在造林绿化上一直舍得投入。”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陆志星说,上世纪90年代每亩人工造林补助15元,而近些年补助提高到500元以上。2011年至2014年实施“绿满八桂”工程,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4亿元,加上市县财政投入、造林业主及其他社会绿化资金投入,累计投入“绿满八桂”工程建设资金90多亿元。多渠道筹措资金,使造林绿化投入从主要靠政府转变为主要靠社会,形成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这一观念在
广西深入人心,各地“爱绿、植绿、护绿”行为蔚然成风。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植树造林常态化、长效化。部分地区探索推广“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设立“美丽西江·美丽北部湾”网络植树平台;还有的地方鼓励和支持适龄公民通过相应劳动量折算、开展抚育管理、捐赠绿化基金、认建认养树木、保护古树名木、参与绿化公益宣传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
金名片收获绿色福利
“大规模植树造林使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
广西靓丽的‘金名片’,也为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林产和林下经济创造了条件,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收获更多的‘绿色福利’。”黄显阳说,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大石山区,脱贫希望在林。全区林业部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核桃、油茶、坚果、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产业,是为贫困人口提供“长期粮票”的主要措施。
造林绿化打造出的“绿水青山”为发展木材加工等第二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2018年,全区人造板年产量达4317万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8;培育了三威、高林、祥盛等全国知名品牌,
广西成为全国重要的人造板生产基地。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 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集体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90%左右,是林农发展林业产业、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主战场。全区林产企业2.56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0多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60家,10亿元以上的12家,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
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全区发展特色经济林带动600多万林农种植油茶、200多万林农种植核桃;森林旅游接待游客量和总消费近几年增长了近10倍;各级
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带动林农增收近10亿元;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林业为农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自2016年生态护林员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选聘续聘工作开展以来,
广西累计利用各级财政资金11.85亿元,连续4年在6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组织选聘续聘了3.74万名生态护林员,让14.3万贫困人口受益,户均年增收7800元。
截至目前,全区生态护林员管护总面积达6300多万亩。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对贫困户脱贫的平均贡献率达60%以上,真正实现了“聘用一人护林、带动一户脱贫”。2016年以来,全区林业直接带动50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