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大办扶贫工作队来到汀泗桥镇大坪村。固然曾经修上了崭新的通村公路,但一路险象环生的高山峭壁还是让人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大坪村是汀泗、马桥、桂花三镇的接壤处,山高路远,道阻且长。偏僻的区位和喀斯特地形决议了这里田少、缺水的理想,全村537户人家中贫穷户就有135户。从2015年10月到2019年10月,四年时间,咸安区人大扶贫工作队让这里完成了“从无到有”的涅槃重生。
穿过绿油油的竹林,迎面而来的是成片的金黄,这是正在晾晒的竹木半废品,由于缺乏平地,一根根竹签只能铺满村里能应用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半废品晾晒完成后将销往浙江,为村里带来不菲的收入。
竹子,是大坪村独一能拿得出手的“资源”。村委会旁,一家年加工量达7000吨的竹加工厂内,村民们干得如火如荼,搬运、切割、拉丝、烘烤、晾晒……一系列程序有条不紊。这家村集体企业由区人大办争取的21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浙江老板何成卫带资担任运营管理。湖北咸宁墙体广告
“每天厂里能消化28吨竹子,每天能有2万元的进账。”何成卫略显激进地说,“大坪村竹资源丰厚,仅此一村,每年就供给了4000吨竹子。”
4000吨的竹资源得到应用,产业链条上大众的腰包自然鼓起。湖北咸宁墙体广告
村里的货车司机每年能获利21万元、伐竹工人每年能获利13万元、加工的下脚料卖到赤壁的颗粒燃料站也有60万元,而卖竹的农户收益更是高达200万元!更重要的是,加工厂吸纳了21名村民务工,其中贫穷户13名。
家住11组的贫穷户吴寿佳就完成了从赤贫到小康的华美转身。
“以前,竹子只能运到外面去销售,伐木和运输本钱有时能占到利润的80%,如今,工厂就在家门口,我每年仅凭卖竹子就能赚4万元。”吴寿佳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协助下,他还取得了扶贫贷款,家中的几十头牛、羊、猪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湖北咸宁墙体广告
“四年前,村集体收入为0,如今,村集体收入已达14万。”村支书宴海辉慨叹万分地说。“这都是扶贫工作队率领我们一步步干出来的!”
竹厂建成,富了众乡亲
在竹加工厂的烘烤车间,18组贫穷户何志红正在卖力地工作,汗水浸湿了衣裤,但她的脸上却满是对将来的向往。
何志红是80后,此前与丈夫一同务农,在这个丘陵山区,真实难以从地里刨出生计,而双方老人和三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夫妻俩身上。
“一年到头仅可以吃饱饭,积存更是无从谈起,就连家里的竹林都请不起人来砍伐。”何志红通知记者,去年工厂一开业,她就同丈夫进了厂里上班,夫妇二人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由于工厂的效益稳定,她每个月都能拿到3500元的工资,从不拖欠,而且在家门口就业,非常便利。湖北咸宁墙体广告
今年3月,她的丈夫因病逝世,扶贫工作队理解到这一状况后,不只送去关心,还将她在桂花镇的弟弟引见来厂里上班,每月也有4000元以上的收入。
“固然生活充溢磨练,但最少让我看到了将来的希望,三个孩子的学业也得到了保证。逢年过节,扶贫工作队总会来家里探望我,不只是物资上的协助,在肉体上更是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何志红眼眶泛红。
绿色项目,通了幸福路
村委会旁,易地扶贫搬迁点白墙黛瓦,参差有致,盖在房顶的光伏电板熠熠生辉。村民们这会儿忙着务工,大多都不在家中,65岁村民吕建平因手部残疾,只能在家中带孙子。
看到记者到来,吕建平热情地向记者引见:“我这房子住着舒适!有一百多平米,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厨房用品都是工作队送的。”
此前,吕建平的家在远处的山沟里,闭塞而偏远,前年,老泥瓦房因年久失修塌了,他只能寄宿在亲戚家的堂屋中,扶贫工作队理解这一状况后,立即为他布置易地搬迁。
住进了新房,老伴张早喜也在厂里有了数竹签的工作,但吕建平心头还是有一块“心病”。湖北咸宁墙体广告
由于贫穷,远嫁而来的四川儿媳早早分开了这个家,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由于当时没有办结婚证、准生证,孩子没法上户口,于是成了“黑户”。孩子自然也无法享用教育扶贫的有关政策。
驻村工作队当即行动起来,布置车辆,将孩子接到武汉做亲子审定,6000元的审定费用则由村里支出。湖北咸宁墙体广告
户口终于落实了,教育帮扶政策也落地了,孩子的母亲也会偶然前来探望了,吕建平一家终于迎来崭新的生活。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