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明溪县胡坊镇的干部在废弃的影剧院里翻出了一批“古董”,老式的放映机、电唱机、照相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机、发电机……各式装备,足足有一百多件,许多物品的年头比在场干部的年龄还大,可算让大家过了一把好奇瘾。老物件的发现让大家欣喜不已,但相信没有人比严木根心里更加五味杂陈,这种感觉就好比与老友久别重逢,既激动又心酸。
△ 图为胡坊干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部在原影剧院翻出的部分老物件,包含光影设备、宣传海报、荣誉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证书等上百件。
严木根是一名退休文
化工作者,曾经也是胡坊的一名“
乡村电影人”。40年光景,他扎根
农村,与电影结下了跨世纪的不解之缘,用多彩的银幕为
农村群众送去欢乐,见证了基层光影变迁的苦辣酸甜。
4个人的小团队,一年放映电影近千场
新中国成立后,在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国家的号召下,电影放映工程在
农村“遍地开花”,山区小县也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有了条件感受光影世界的魅力。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中期,胡坊镇(旧称“胡坊人民公社”)放映电影还依靠县电影
公司统筹安排,一年放映场次寥寥无几,难以满足
农村群众的需求。直到1975年,胡坊成立了第一支正式的电影队——胡坊电影队,才真正实现了电影放映全覆盖。1977年,严木根因为在生产队表现优秀,被推荐到公社加入电影队,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 △ 图为原胡坊文化站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站站长严木根。从1977年至2018年,严木根一直以专职或兼职身份参与到胡坊电影放映工作,和电影结下了跨世纪的不解之缘。 摄影:黄纬胡坊电影队成立之初有2个放映队,共4个人,两两搭配一组,一人管放映,一人管发电,徒步到各村(生产队)放电影。4人的小团队要满足胡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坊9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和杉坑林场12个工区群众的需要,是个不小的工作量。严木根告诉记者,当时每个月得有二十七、八天在外头工作,放映员要带上放映机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幕布、发电机等笨重设备,走十几里路进村放电影。送电影的过程是艰辛的,光是一台苏联“老长江”就有几十斤重,更别提上百斤的发电机。村里体恤放映员,便会派上几名挑夫帮忙把设备挑进去。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 △图为胡坊电影人取得的部分荣誉。上世纪80年代,胡坊电影队在服务群众、抓好宣传、完成业绩上表现突出,多次获省市县表彰,1987至1989年,还被省文化厅评为“农民贴心电影队”和“全省放映发行先进集体”。
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放
福建龙岩墙体广告映队和各村通力合作,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电影“挑”进了千家万户。据介绍,当时大的村庄一年放映场次有五、六十场,偏远的自然村也有四场,全年放映总场次近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