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墙体广告 上周日,商报理论营的小记者们来到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这座位于大运河拱宸桥西岸的博物馆由杭州红雷丝织厂厂房改建而成,简约大气而又充溢历史沧桑感的建筑很快就将小记者们吸收住了。 不过相比建筑,更令小记者们大开眼界的是馆内一件件精巧别致的工艺美术作品。
在专业解说员的率领下,小记者们带着“寻宝图”,开端了博物馆内的“寻宝之旅”。在三楼的“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展”展厅里,集中展现了雕塑、陶瓷、织绣、编织、金属以及其他民间工艺六大类别的工艺美术作品。这些精巧的艺术品展现了工艺美术巨匠们的高超技艺,也令小记者们叹为观止。 在一座微雕宫殿模型前,不少小记者驻足观看。解说员引见说,这座模型一共有两百多扇门窗,都是能够开合的,栏杆上的雕花最细的中央只要0.06毫米,表现了微雕艺术的精密。一座名为秋池田田融铜铜雕的作品也吸收了不少小记者的眼光。“相传常州天宁寺在行将完工的时分发作了一场火灾,火灾留下的一些结晶体,给朱炳仁教师带来了创作的灵感,接下来他便创始了融铜这项艺术。”小记者们认真地听完解说员的引见,立马完成寻宝图上的标题,“妈妈,微雕的雕字这么写?”“我们曾经走到第8题了!” 除了丰厚多元的展厅,位于馆内二层的“巨匠工作室”也同样吸收人。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入驻巨匠和手艺人共计三十有余。在工作室里,小记者和家长们观摩了传统工艺巨匠们精彩的技艺展演,不少小记者还在巨匠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次工艺品的制造过程。一位男孩子主动尝试手绣,可是第一步穿针眼就把他难倒了。大眼瞪小眼的,足足五分钟,才把这一步骤完成。“这个过程真的是很需求耐烦,”他总结道:“我越焦急越做不好,需求很专注地做。”
本次理论活动的最后,布置了团扇绘画的体验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围坐在圆桌旁,将印有荷花或青竹图案的黑白款式画纸垫在绢制扇面的下方,用水彩笔勾勒出对应的图案并上色。几位小记者在完成绘画后签上了本人的名字,或是用其他图案加以装点,一柄团扇显得有模有样。“我要把这把扇子带回家送给我爸爸。”一位小记者兴奋地说。
在这炎炎夏日里,小记者们收获的不止是清凉,更有踏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