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墙体广告 今天这个版面,我们要给你说两个故事,好的故事,暖心的故事。《发小阔别三十载 今朝圆梦喜相逢》给我们呈现了关于友情的感人故事,在真情厚意面前,时间不过是增加彼此思念与感情的催化剂。我们更是从这种跨越时间的友情里,看到生活的 可爱,如同小时候和伙伴玩过的捉迷藏,那种等待与期待是何等美妙。昨天,天气依然炎热,当很多大人留恋舒适的空调房的时候,小报童们已经早早起床,然后马 不停蹄地开始了卖报之旅,将新鲜出炉的新闻传递给市民,流下了汗水,却体会了挣钱的不易,感受了付出与回报,也多了份自信和勇气。
蚌埠新闻网记者 江海“这么多年没见,你过得还好吗?”“好好,一切都好,就是特别想你!”7月13日下午,当吴敏和张静阔别三十载后再聚首,红了眼睛相拥在一起的时候,一段寻找儿时发小的梦,在
蚌埠日报公益联盟网络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终于圆了。
A
牵挂
儿时伙伴你可安好
今年44岁的吴敏,1994年结婚随丈夫落户我市。此后,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念想:儿时伙伴张静,你可安好?
吴敏告诉淮河晨刊记者,嫁到我市前,她家住在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铺茶场。“张静的父母,是下放来到茶场的,家就在我家附近。张静和我一般大,到了上学年纪, 我们俩上了同一所学校,是同班同学,关系特别好,每天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可惜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还在上学的张静,跟着父母一起回城,来 到
蚌埠居住生活,我们俩从此断了联系。”吴敏说,但她没想到,后来她与身为我市居民的老公相识相恋,嫁到了
蚌埠,于是,寻找发小张静的念头又萌发心底。
B
寻人
公益联盟伸出援手
“以前,通讯、网络都不发达,想找张静不太容易。”吴敏说,“这些年好了,网上寻亲成功的越来越多,我也一直想找个机会,请人帮我找找张静。”
今年7月9日,机缘巧合,吴敏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在我市有一支专业的寻亲志愿者团队:
蚌埠日报公益联盟网络志愿者协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吴敏 和协会会长张宝久取得了联系。“你好,我有一个愿望,我想寻找失去联系三十年的同学张静,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当张宝久听到吴敏的诉求后,他动 容了:发小情深,着实难能可贵。于是,在问清具体情况后,张宝久代表协会接下了吴敏的重托。
张静,44岁,还有个姐姐名叫张洁。张宝久说,尽管手头掌握的线索只有这么点,但协会志愿者还是紧紧抓住这一点希望,在我市警方的协助下展开排查、走访、联系、确认。7月12日下午,当张宝久打通张静的
手机,核对确认她就是吴敏要找的发小时,梦圆了。
C
圆梦
姐妹再聚难舍难离
7月13日15:00,在
蚌埠日报公益联盟网络志愿者协会办公室里,吴敏、张静这对阔别三十载的老同学,终于再聚。相拥相偎,泪眼相对,姐妹俩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
张静告诉记者,她现在住在禹会区,“昨天,张会长给我打电话时,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骗子。多亏没急着挂断电话,后来才听明白,真的是吴敏在找我,剩下就是激动了,直到现在。”
原来,张静的父亲是
蚌埠知青,母亲是
芜湖知青,两人下放到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铺茶场后,相识相恋,结婚后生下了张静,这才有了张静和吴敏的发小情。 “1988年,我们一家随父亲回城来到
蚌埠后,我一直在这里居住生活。”张静说,“这些年,我也想念吴敏,还有那些儿时的小伙伴们。”
13日20:30,张静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她和吴敏已经买好了14日10:11开往宣城市的火车票,“我们舍不得分开,要好好聊聊,一起回十字铺茶场,看看以前住过的地方,看看那些朝思暮想的老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