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稀少 救治规模有限
3月19日晚,
合肥市怀宁路绿轴公园的小型足球场内,一名中年男人踢球时忽然倒地不起。救助车赶到后,急救人员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等现场抢救,随即送往
医院。可是,在送医过程中该男人已无生命体征,通过紧急抢救,他的呼吸和心跳未能康复,被宣告逝世,医生确诊为猝死。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省红十字会赈济救助部副部长汪洁告知记者,当心脏骤停发作时,假如能在4至6分钟内进行有用的心肺复苏和除颤,能够明显进步患者生存率。实际中,约有80%发作在
医院以外的区域,当专业救助人员赶到时,往往现已错过最佳救治时刻,但 AED(主动体外除颤仪)的出现很可能阻止悲剧的发作。
上一年12月,
宿州学院一论理学生在公共体育课上跑步时心脏骤停。在场的教师立即为其施行心肺复苏,并凭借AED进行两次除颤,在10分钟内让该学生重新康复了心跳。“AED是一种便携式的
医疗设备,能够确诊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帮助发作心室颤动的患者康复心律,它也是一种普通
大众也能够把握操作的‘傻瓜式’
医疗设备。”汪洁告知记者,假如患者心脏忽然停止跳动,在4分钟内运用AED进行除颤,将其救活的概率高达90%,AED堪称“救命神器”。
对心脏骤停的急救,要害要把握住“黄金4分钟”。
合肥、
宿州等一些省内城市,现在尽管在公共场所装备了AED,但数量较少,资源稀缺。4月8日,记者来到
合肥市怀宁路绿轴公园猝死事件发作地,盘绕小型足球场观察一周,没有发现AED或其他急救设备。现场保安告知记者,这儿确实没有装备AED,猝死事件发作后,有关部分对足球场进场人数进行了限制。记者随后在
合肥市内多个商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走访,也都未发现AED的身影。只在地铁站、火车站等少数地址,才发现AED装置。
“现在,省内只要少数地市投放了AED,其中,淮北市有200台,
合肥市有133台,
宿州市有100台……”省人大代表张荔表示,现有AED数量与城市的人口规模极不匹配,AED所能掩盖的急救规模也十分有限,当患者发作心脏骤停,很可能会面对AED“没得用”的窘境。
知晓率低 造成资源糟蹋
“一台AED
价格在2万元左右,运用寿命约为10年。在运用期间,不只需要对仪器进行保护、检修,AED配套的贴片更是一次性运用产品,保质期约为2年,需要定时更换。”汪洁介绍,省内公共场所装备AED的城市中,
合肥市是财务出资,其他地市为红十字会征集资金购买或企业捐赠。关于AED的装备,我国并未出台一致的强制要求,有关部分和公共场所管理者,也缺少装置AED的主动性。
AED在实践中还存在“不会用”的为难。有调查显现,80.3%的
大众从未听说过AED,即使在选修了急救常识的人群中,能够准确说出AED运用方法的也仅为22.94%。
运用AED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需要先由人工对患者做心肺复舒急救,按压30次,通电2次,再按照上述操作重复2次,然后继续进行人工按压。“AED是非常容易操作的设备,可是关于怎么运用AED,大部分
大众却并不知晓,遇到急救的紧急情况往往不知所措。”汪洁表示,尽管AED被称为“傻瓜仪器”,但在操作上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不只需要懂得怎么运用AED设备,还要把握由人工操作的心肺复苏技术。此外,AED的电极片会释放220伏电流,假如运用不当,施救人有可能也会触电。
数字显现,全省每年只要5至10万人次参加红十字救助员证相关急救练习,累计取得红十字救助员证的人员数量在60万左右。这个数量不及全省总人口数的1%,显然不能满意社会需求。有些人即使参加过相关练习,但练习内容不包括“怎么正确运用AED”,或许练习后长时刻不再进行练习,导致急救技术生疏,遇到突发事件可能会不敢轻率施救。
“
大众不会救,也就不敢救。”汪洁说,因为大部分
大众对AED的认知严重不足,不了解也不把握其运用方法,即使在装备了AED的场所,一旦有人发作心脏骤停,也不能保证患者在第一时刻取得有用急救,“这不只让本应救治生命的AED成为玻璃橱窗中的摆设,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糟蹋。”
有形掩盖 更要有用掩盖
《健康我国举动(2019-2030年)》提出,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设备装备规范,在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布场所装备急救
药品、器件和设备,装备主动体外除颤器(AED)。
“在公共场所装备AED,是保护人民
大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加。”张荔主张,将AED装备纳入院前
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中,将AED的管理和运用布置纳入民生工程,统筹规划,逐渐分批分阶段推行AED装备运用。要学习国内外经历,加大在校园、企事业单位、机场、火车站、景区和商业机构等人员密布的公共场所的装备力度,争夺实现人员密布场所每5万平方米至少装备1台、景区每1000米装备1台。
张荔还主张,将AED置办、后续保护、更新费用以及练习、宣扬费用列入各级政府财务预算。制定鼓舞方针,支撑慈善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本参加完善公共急救设备。关于推行装备运用AED所需资金,可通过政府专项出资、社会捐助取得。
“只要‘救命神器’+急救技术,才能让AED真实发挥功效。因此,针对非专业人员的急救练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汪洁期望相关部分加强对院前急救练习的推行力度,城市管理者应该合理装备AED,把每一个AED布点作为遍及急救常识的练习点、宣扬站,形成有用应急救援机制。
汪洁说,随着未来AED逐渐成为公共场所急救“标配”,推进院前急救科普、急救常识进校园、进社区,扩大相关急救常识的宣扬,把心肺复苏和怎么运用AED列入校园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对特殊职业如警察、保安,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练习,让更多
大众成为能救人、敢救人,敢用和会用AED的救助员,真实让“救命神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