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来,宣城市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安徽重要讲话肉体,依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请求,以新开展理念为统领,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抓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建立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开展
安徽排头兵,初步构成与沪苏浙深度交融、一体联动开展格局。
产业承接,园区共建强支撑
4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宣城市新塘羽绒产业园的
安徽柳桥羽毛有限
公司,只见整个厂区洁净整洁、气息清爽,偌大的消费车间内机器轰鸣,3条自动消费线正开足马力消费,水洗、烘干、分毛等各个环节有条有理。 “我们具有全国最先进的羽绒制品消费技术和设备,去年投产,当年完成产值3亿元。 ”该
公司总经理范红琴通知记者。
作为
杭州萧山区新塘街道和宣城
现代效劳业产业园协作共建园区,新塘羽绒产业园在短短5年内,吸收落户羽绒企业21家,其中19家建成投产,2019年完成产值30亿元。“目前,我们正着手启动总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1847亩的产业园二期项目,努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羽绒原料加工集散中心、羽绒制品消费与出口中心、羽绒产业集聚中心和羽绒储藏买卖中心。 ”宣城
现代效劳业产业园担任人张勇表示。
“我们紧抓沪苏浙产业溢出机遇,发挥‘东部的区位、中部的要素’优势,持续增强与长三角城市间协作交流,鼎力推进园区协作共建,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域产业资本转移。 ”宣城市相关担任人引见说,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开展过程中,他们把产业承接作为融入沪苏浙和长江经济带开展的关键所在,经过园区共建、精准招商和产业协同,不时完善产业转移支撑体系,着力构建与沪苏浙高端产业配套交融的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成与沪苏浙产业互补谐和的开展格局。
宣城市全面增强与
南京、
杭州都市圈城市的协作,与
上海市松江区、闵行区及
浙江湖州市签署战略协作协议,目前全市在建的有苏皖协作示范区、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宣州松江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5个协作园区。此外,该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沪苏浙园区签署了共建协议。
为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协作,宣城市突出科创协作,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立,牵头组建了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九城市77家企业参加。
园区共建强支撑,产业承接促融入。近三年来,宣城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028个,项目数居全省第1位;实践到位省外资金2719.1亿元,居全省第6位。其中,82.1%的投资项目、73.8%的到位资金来自沪苏浙。
互联互通,无缝对接谋共赢
人世四月,春暖花开,驱车行驶在宣(城)狸(桥)路快速通道上,只见挂着苏浙皖牌照的各种车辆来交往往、畅通无阻,一幅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繁华图景。“这条路是我市连通苏浙地域的4条一级公路之一,为我市乃至全省和长三角地域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宣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担任人引见说。
为更好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开展,宣城市在建成宣狸快速通道的根底上,于2017年12月正式开通宣狸高速公路,全面打通宁宣杭高速
安徽段。 “平常为了赶时间,走快速通道来不及,就只能绕道其他中央。往常有了这条通往
南京的高速公路,我们回
江苏的时间至少缩短半个小时。 ”长期奔波于苏皖两地的客商蒲涛慨叹地说。
据宣城市交通运输局担任人引见,为实在推进与沪苏浙地域交通根底设备的互联互通,该市持续展开“交通建立提升年”活动,着力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加快构建与沪苏浙无缝对接、互联高效的平面综合交通体系。
截至目前,宣城市建成连通苏浙的一级公路4条,公路总里程到达451公里,居全省第6位;建成芜雁、绩黄、宣宁、宁绩、宁千、铜南宣、溧广和宣狸等9条高速公路对外互联互通,通车总里程到达430公里,居全省第3位。同时,该市完成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整治、宣州综合码头一期和定埠港建立,Ⅲ级航道到达54公里,千吨级泊位到达14个,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初步构成。
在高铁航空方面,随着合福高铁、杭黄高铁建成运营,宣绩高铁全面开工,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将于今年开通运营,宣城市区行将进入“高铁+航空”时期。此外,宁杭高速二通道、宁宣高铁、宣镇城际铁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在谋划或推进,县县通高速、通高铁行将完成,该市将全面迈入集高速、高铁、空港、水运于一体的
现代化平面交通时期。
效劳晋级,营商环境再优化
4月16日下午,在位于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安徽弘雷金属复合资料科技有限
公司消费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在金属拼焊、热处置、矫平、切割等环节慌张繁忙着。 “我们提早复工复产,从复工计划制定、防疫物资筹措到税费减免等等,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全程帮办! ”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雨慨叹道。
弘雷科技是一家从事各类有色金属、不锈钢和钢的复合资料研发、消费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从
南京落户至宣城七年间,一直享用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的保姆式效劳。 “从指导包保、专人效劳到往常的‘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这里的为企效劳程度和营商环境不时提升,很多方面并不逊于沪苏浙地域。 ”方雨引见说,在企业新建厂房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靠前效劳、全程帮办,企业从拿地到建成投产,只用了短短5个月。
“我们坚持把效劳效能提升、营商环境打造摆在突出位置,学习推行沪苏浙变革经历,依照全面对标、超高对接准绳,全面梳理我市与沪苏浙相关政策、制度和办事规则等方面的差别,加快树立与沪苏浙匹配衔接、规范分歧的体制机制,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 ”宣城市政府相关担任人引见说。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开展过程中,宣城市突出变革深化,推进营商环境全面对接。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变革,在全省率先发布动态“最多跑一次”清单,进驻政务中心政务效劳事项100%完成“最多跑一次”。建成掩盖全市的“互联网+政务效劳”体系,全市网上平台全网通办率95.33%。全域推行长三角“一网通办”,2018年9月28日,该市发出全国首张异地办理停业执照,目前已办理异地停业执照35户。深化推进简政放权,持续展开“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精简比例63.2%。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累计减税降费30亿元以上。强化开放协同,与G60九城市结合发布扩展开放“30条”,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转,宣城综合保税区正在申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完成全掩盖,33户企业参加G60采购商联盟。在近期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宣城市政务效劳指标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