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量子通讯城域网、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款多语种实时翻译机、世界首条平板显现10.5代线、国内首款具有完整自主学问产权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四年,历史长河一霎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
合肥却博得了一顶顶举世注目的创新“桂冠”。
在
合肥,科技创新舍得花钱,产业创新勇于花钱。2016年至2019年,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2%,带动范围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9.8%。
合肥市经济总量由2000年以前的排名全国90多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21位。
“科教基地”滋养“第一资源”
提起
合肥科学岛,人们自然想起研讨员王俊峰等人的故事。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午夜,喧嚣的波士顿也开端“入睡”,但王俊峰的妻子却被一个越洋电话搅得睡意全无。电话那头,向来安静慎重的王俊峰冲动地向妻子描绘着一个岛的故事,他想把家搬到岛上。这个岛,就是
合肥科学岛。由于,这里储藏了王峻峰做科研想要的“营养”。
科教基地,
合肥名不虚传。从1969年中科大南迁
合肥,到1980年标志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创新的
合肥联大降生,继中科大、中科院
合肥物质研讨所、中电38所、
合肥工大、
安徽大学等持续发力,再到
合肥被国度肯定科教之城,直至往常北大、清华等名校纷繁在肥建立研讨机构,
合肥不断在“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中培育人才,完成各类人才“井喷”。
“是
合肥科学岛成就了我。”在王俊峰的“示范”下,他的妻子及其他六名高层次人才先后远渡重洋,栖息
合肥科学岛。王俊峰说,科学岛上分发吸收力的不只是世界一流的实验安装,还有这里尊重人才、信任人才、成就人才的气氛。为完成“后来者居上”,
合肥用资源吸收人才、用产业集聚人才、用环境留住人才,多管齐下。目前,
合肥会聚了各类人才190万人,其中在肥效劳“两院”院士127人,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收力中国城市的前三甲。
去年9月,由
合肥承当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方案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完工托付,该方案会聚了欧盟、美、日、俄、中、韩、印七方科学家。 “正由于有这样的创新土壤,让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顶尖科学家愿意扎根
合肥。”
合肥科技局担任人通知记者,今天的
合肥,是国内大科学安装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具有高等院校60所,各类研发机构超越1400个。
科教基地的“第一资源”被激活,便自然有了“第一动力”的磅礴。
“科学中心”引领“全城创新”
“新研发芯片的性能指标精度到达0.1℃,可取代进口。”位于
合肥高新区的
合肥微纳传感技术
公司担任人引见,作为高性能测温工具的“大脑”,高性能耳温和额温枪的中心部件MEMS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大局部依赖进口,他们正在“突破”这种依赖。新冠肺炎疫情发作以来,众多在肥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将“靶子”对准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集中资源优势和创新实力,以“高科技+”的“武器”投入这场特殊的战役。
科研“大咖”们的努力,关联着一个特殊的日子--2017年1月10日。这一天,
合肥正式获批建立综合性国度科学中心,成为继
上海张江之后的第二个获批者。 “综合性国度科学中心将引领整个城市的创新,意味着
合肥要代表国度在更高层面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协作。”
合肥市委政策研讨室担任人说,科学中心正在给
合肥加速创新开展带来新机遇。
在京东方
合肥全球首条10.5代线工厂,一片片由普通沙子经 “科技之旅”“变身”而成的玻璃基板,经过复杂的工艺消费出65英寸、75英寸大尺寸超高清液晶显现屏。 “
合肥曾经完成了 ‘从沙子到整机’的完好产业链规划。”
合肥京东方担任人骄傲地引见,显现器完好产业链的规划,也是全城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京东方带动了70多家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到
合肥来创新开展。
在科学中心引领全城创新的理论中,
合肥狠抓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树木”向“森林”生长。目前,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风向标的科大讯飞,已占领中文语音技术市场七成份额。随着量子通讯、量子计算和量子精细丈量技术产业化,量子信息产业在
合肥初现雏形。培育、引进集成电路企业近200家,晶合的驱动芯片、长鑫的存储芯片等都填补了国内空白……科学中心引领全城创新,最终促成“群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
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8%,国度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39户,专利受权量到达3万多件,支撑
合肥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前10位。
“创新高地”迈向“创新之都”
量子通讯、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取得国度自然科学一等奖,全超导托卡马克安装完成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转等多项严重打破,中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初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近些年来,随着人才“第一资源”汇集,综合性国度科学中心持续引领全城创新,一系列顶尖科技成果推进
合肥创新高地快速“长高”。
走进清华大学
合肥公共平安研讨院指挥大厅,一块超大显现屏挂在正前方。“这是在全国率先建成的城市平安监测系统,可对全市燃气、桥梁、供水等‘生命线’停止全天不连续监控。 ”研讨院关劲夫博士手握演示鼠标引见,该院曾经在国内30多个城市和海外多国展开设计、施行和转化应用,构成城市平安监测“
合肥形式”。
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智能语音机器人、智能手环……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讨院的展现厅,来自
合肥各开发园区和有关院所的高端科技产品,正在分发
合肥创新高地的魅力。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观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几年来,
合肥发挥“根底研讨抢先、应用研发见长”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科学中心创新体系不时完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尖端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交融态势逐渐加强。
创新,已成为支撑
合肥高质量开展的耐久动力。目前,
合肥集国度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度系统推进全面创新变革实验区域、国度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度科学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正努力成为我国根底研讨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成为代表国度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协作的重要力气。
“建立
合肥滨湖科学城是一项创始性的工作,要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4月13日,
合肥滨湖科学城暂时党委召开特地会议,请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主动效劳
合肥滨湖科学城建立开展。作为
合肥综合性国度科学中心的外乡载体,
合肥滨湖科学城将用 “
合肥形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截至4月14日,
合肥全市范围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5%,返岗人数45万人,产能已与去年同期对峙平,重点项目复工率100%。新起点上的
合肥,将在迈向创新之都的征程中,因执着而致远,因斗争而发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