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契合预期,成就举世注目——我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累计减贫9300多万人。到今年2月底,全国贫穷县从832个减少至52个,区域性整体贫穷根本得到处理。
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理论看,疫情或灾祸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我们必需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今,脱贫攻坚政策保证、资金支持和工作力气是充足的,各级干部也积聚了丰厚经历,只需大家绷紧弦、加把劲,坚持不懈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完整有条件有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的任务。
固然剩余贫穷人口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突如其来的疫情为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应战,各地“战”贫持续发力,做好疫情加试题,确保交出称心答卷。
【镜头1】茶产业是
湖北深度贫穷县
英山县的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受疫情影响,
英山现有约500吨春茶畅销。这些畅销的农产品寄予了农户增收的希望,眼看卖不进来,农户面临返贫风险。
英山县县长田洪光近日走进直播间为春茶“带货”,他说,经过网络直播不只推介了
英山云雾茶,还展现了当地秀美的茶园风光,网友对
英山茶产品产生了浓重的兴味,纷繁下单。
英山茶企也接连拿下大订单。
湖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农产品消费基地。受疫情影响,多地呈现“猪压栏、禽压棚、鱼压塘、菜压田”等农产品畅销的状况。
在疫情阻击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同时,另一场特殊的脱贫攻坚战在网上打响。县长变身主播,网络直播“带货”正成扶贫新“姿态”。
不只仅是
湖北,3月,全国共有约130位县长走进淘宝直播间“带货”,为贫穷户和扶贫产业注入了自信心。
【画外音】受疫情影响,寄予着农户增收希望的湘西椪柑、大凉山红颜草莓等一批特征农产品都面临畅销窘境。为了尽量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全国多个电商平台开设专区促进
湖北地域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全国人民帮扶
湖北热情高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农业
乡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七部门全部行动起来,依托政府采购政策,结合展开消费扶贫行动,全方位举措协助贫穷户处理“卖难”问题。
【镜头2】2月底,
河南省
洛阳市孟津县麻屯镇杨树湾村扶贫车间就忙开了。“一天能套两三千个袋。”杨树湾村脱贫户魏孝敏曾经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工作两年多,加工编织袋时,手速飞快。他通知记者,在扶贫车间正常干活,一年务工务农收入约18000元,自家还享用低保政策,家里两口人稳定脱贫不成问题。
“做好防疫同时,乡里抓紧让扶贫车间复工,让贫穷劳动力就近就业。”杨树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奇说,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保证贫穷户收入不受影响。
中央政府想方设法降低疫情对贫穷户务工收入影响。3月初,
河南省
洛阳市汝阳县结合省内外企业70多家,在县内13个
乡镇举行了14场活动招聘会。“每个
乡镇都举行招聘会,这是第一次。”汝阳县人社局副局长赵帼侠说。
截至4月初,
洛阳已累计完成16.7万贫穷劳动力转移就业。
【画外音】截至4月3日,中西部22个省份有扶贫车间28519个,复工率94.92%,较3月6日复工率进步29.91个百分点。吸纳贫穷人口就业31.73万人,较3月6日增加9.57万人,增幅43.19%。脱贫攻坚以来,贫穷地域特征产业不时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加快开展,贫穷地域经济生机和开展潜力明显加强,贫穷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加。
【镜头3】黄河岸边绿意渐浓,吹到脸上的风不再是冰凉刺骨。春回高原,加羊索南最近不断在繁忙着,为行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做准备。
加羊索南是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羊直村村民。过去,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牧民,在海拔3800米的高山草原上放牧近20年。直到4年前,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他们一家搬到了位于黄河岸边的昂拉乡德吉村。
近两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德吉村依托村边的黄河水利景色和交通便利等优势,开展以
乡村旅游为龙头,特征农业、光伏等产业深度交融的扶贫特征产业,带动搬迁牧民走出一条致富新路。德吉村的变化,是
青海深度贫穷地域施行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脱贫奔小康的缩影。目前,
青海已完成5.2万户、20万人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画外音】在没有疫情和疫情较轻的地域,脱贫攻坚正集中精神加快推进。
脱贫攻坚以来,贫穷地域根本消费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穷地域
大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讯难等长期没有处理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处理,义务教育、根本
医疗、住房平安有了保证。贫穷
大众辞别穷窝窝,迎来了重生活。
【镜头4】山高、路险、沟深,是
山西很多
乡村的“穷根”。要斩断“穷根”,修路是必需迈过的坎。
山西省
晋城市城区的洞头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固然地图上间隔市区仅6公里,但由于没有修通出村的路,成了远近出名的贫穷村。
老支书王全富说,由于没路,村民进城得入河滩、上悬崖,一遇洪水、结冰,就只能困在村里。“行路难,招致看病难、上学难、年轻人找对象难。”生活太难了,人们都往外迁。20世纪80年代,短短数年内,村里人口减少了一半。
洞头村人不甘受大山的约束,从王全富1992年担任村支书起,洞头村为了改动命运停止了艰辛斗争,打通悬崖修了一条长2.1公里的盘山路。路通了,村民应用离城近、有古迹的优势,开展
乡村旅游。去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推进下,通往洞头村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竣工。
42岁的村民张芳芳和妹妹一同运营着农家乐,“新路一通,游人更多了。今年固然有疫情,年纯收入还是有希望到达15万元左右。”张芳芳说,新路通了之后,村里还引来了投资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儿童游乐园、民宿等旅游设备,村里开端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画外音】路通了,运走了山区百姓千百年来的贫穷,运来了开展的思绪、资金和人才,翻开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门。要想富,先修路——贫穷
大众的新产业、新相貌、重生活,好像脚下的条条大路,向远方延伸。
新美
广告公司:http://www.hbxmad.com/